盡管人們對于人工智能帶來的走出去安全、隱私和倫理挑戰等問題依然顧慮重重,全球但是爭中國人工智能卻在技術和需求的推動下快速發展。今天,加劇加快無人駕駛、標準語音助手等應用越來越成熟,走出去智能機器人的全球種類也日漸豐富。人工智能不僅是爭中國一個熱詞,而且其已經成為我們生活和生產的加劇加快一部分,并且重要性日漸提升。標準如何把握人工智能技術帶來的走出去機遇,如何善用人工智能技術,全球將是爭中國我們思考和實踐的重點。
標準是加劇加快產業競爭的制高點,標準之爭就是標準市場之爭。
隨著人工智能技術在全球升溫,人工智能標準也正在成為各國爭奪的對象。為了能夠搶得先機,目前我國正在加快人工智能標準的制定,而以中國人工智能產業發展聯盟(AIIA)為代表的行業組織,正在加強和國際標準組織的溝通與交流,推動我國AI標準“走出去”。
AI國際標準推進情況
鑒于人工智能技術在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重要戰略意義,目前全球知名標準組織都在人工智能領域有所布局,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有ITU(國際電信聯盟)、ISO/IEC JTC 1(國際標準化組織和國際電工委員會第一聯合技術委員會)、ISO(國際標準化組織)和IEC(國際電工委員會)。
ITU
ITU是業界熟知的國際標準組織,其從 2016 年開始開展人工智能標準化研究。
ITU在人工智能標準上的主要工作包括:2017年6月,ITU 和 XPRIZE 基金會共同舉辦了第一屆人工智能優勢全球峰會(AI for Good),旨在推動人工智能技術幫助解決人類重大挑戰;提出了對于人工智能建議的草案,包括ITU-T Y.AI4SC 人工智能和物聯網、ITU-T Y.qos-ml 基于機器學習的 IMT-2020服務質量要求;2017年11月6日~17日,ITU-T正式在SG13下成立未來網絡(包括5G)-機器學習焦點組,FG-ML5G焦點組聚焦未來網絡中機器學習的應用,在包括接口、網絡架構、協議、算法以及數據結構等方面開展深入的規范性研究。2018年1月28日至2月2日,焦點組召開第一次會議,確立工作組及工作組范圍;2018年4月24日至27日,焦點組召開第二次會議,確立在研課題。
ISO/IEC JTC 1
ISO/IEC JTC 1在人工智能領域的標準化工作已有 20 多年歷史,其最近進展包括:2017年10月,ISO/IEC JTC 1成立SC42(人工智能分技術委員會),將圍繞基礎標準、計算方法、可信賴和社會關注等方面開展國際標準化工作,同時將開展人工智能概念與術語、系統框架兩個項目的工作。
ISO
ISO在人工智能標準化研究上的工作主要集中在三大領域,分別是工業機器人、智能金融和智能駕駛。工業機器人由ISO/TC 299(機器人技術委員會)負責,智能金融由TC 68(金融服務技術委員會)負責,智能駕駛則由TC 22(道路車輛技術委員會)負責。
IEC
IEC主要在可穿戴設備領域開展人工智能標準化工作。從具體的工作來看,IEC/TC 100(音頻、視頻、多媒體系統和設備分技術委員會),確立了由 SS8 研究小組負責的“可穿戴設備使用場景”議題,研制可穿戴設備及虛擬現實標準;IEC/TC 124(可穿戴技術分技術委員會),負責開展與可穿戴相關的電工、材料、人身安全相關的技術標準研制工作;IEC/MSB(市場戰略委員會)于 2017 年 8 月啟動了“人工智能跨垂直行業的應用”白皮書編寫工作,計劃于 2018 年年中發布。
除了上述四大組織,IEEE(電氣和電子工程師協會)、NIST(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院)和ETSI(歐洲電信標準化協會)等也在開展人工智能標準相關工作。
責任編輯:馬利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