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日漫改編成的生獸電影《寄生獸》劇照
2016年,對于熱愛日本動漫的映下影內地伙伴們來講可謂是黃金時期,越來越多的半年日本劇場版動畫或改編電影被引進到內地,無論是將日從年初收獲了1.03億票房的《火影忍者博人傳》,還是漫電暑期檔上映、總票房破億的專場《哆啦a夢:新大雄的日本誕生》。
就連以血腥暴力著稱、尺度且尺度被列為“十八禁”的寄都上日漫改編真人版電影《寄生獸》,也于九月初在全國7000家電影院上映,生獸成為了被引進到內地院線的映下影一個“異數”。
而日本國民動畫又一神話級IP《櫻桃小丸子》也即將于9月23日登陸內地院線。半年據統計,將日今年共有八部日本動漫ip劇場版或改編真人版電影將在內地上映,而在日本動畫強勢席卷內地院線市場的背后,也有著一段漫長曲折的發展歷程。
日本動畫在內地30載曲折歷程
日本素有“動漫王國”之稱,是世界上最大的動漫制作和產出國,目前,日本動漫產業的年營業額達到23萬億日元,成為了日本第三大產業。漫畫、動畫、圖書、音像制品和特許經營周邊產品在日本已經形成了一整套“產業鏈”,推動著日本經濟的發展。
日本動畫在內地的引進分為三個大階段,第一階段緣起于1980年,中央電視臺從日本引進手冢治蟲的《鐵臂阿童木》,開創了海外動畫片引進中國之先例。此后,日本動畫作為進口動畫片中的主力軍,牢牢地占據著中國內地動畫時段的半壁江山。
緊接著,《聰明的一休》、《咪咪流浪記》等一批三觀正、弘揚主旋律的日本引進動畫讓廣電部并沒有適時出臺相應的監管措施,也就形成了1995年前后的歷史轉折:進口動畫片在衛星電視、有線電視不斷引進的狀態下,呈泛濫之勢。
進口不受審核、配額等限制,一些暴力傾向突出的日本動畫片頻頻出現在電視熒屏上。一些影響較大的動畫如《北斗神拳》,甚至被緊急叫停,“日系動畫片的成人化傾向對中國青少年的影響”一時間成為社會熱議話題。
在這樣的大背景之下,2000年廣電總局首次就進口動畫片的引進頒布了《關于加強動畫片引進和播放管理的通知》:要求各級電視臺每套節目每天播出進口動畫片在少兒節目中的占比不能超過25%,而進口動畫片在動畫片播出總量中的比重不能起過40%。
第二階段是從2006年開始,一些日本動畫商家將動畫片以極低甚至免費的價格提供給內地電視臺,一時間,民族動畫產業界對其微詞頗多。
在這股力量的推動下,廣電總局連續兩次下達“限播令”,要求各電視臺在每天晚間黃金時間不得播出進口動畫片,自此被正版引進到中國的日本電影數量更是一直非常稀少。
第三階段是從2010年開始,各大視頻網站優酷、愛奇藝、樂視開始購買原版版權放映,做到了新番同步,另一方面很多收費的卡通頻道開始播放經典動畫,日本動畫也開始進軍被美國好萊塢長期占據的電影銀幕。
2011年末,東京電視臺宣布中國大陸用戶可以通過大型網絡視頻站點“土豆網”收看到《火影忍者疾風傳》等該電視臺人氣動畫片,并表示“向中國即時發布日本動畫片是一種新的嘗試,只要發布正規的視頻,觀眾就沒必要再看非法網站。”
緊接著進入了版權戰爭時期,愛奇藝、優土、B站、樂視等視頻網站各有特色,紛紛開始購買版權,進入“大版權時代”。
可以看到,正版日本動畫從內地熒屏到網絡的線上播放可謂一波三折,又因為某些特殊原因,院線的審核與限額就更是難上加難,能夠在內地上映的日本影片更是實屬不易。
日本電影片引進突增,市場規模初具
縱觀近年來日本電影的引進數量,2009年和2011年分別引進四部,而2013和2014年這兩年甚至沒有引進任何日本電影。
根據ACGx整理的日本電影引進名單顯示,2016年已經在內地上映或準備上映的9部日本電影中,8部都是根據動漫IP改編的改編劇場版或真人版電影。
今年2月在內地上映的《火影忍者博人傳》票房破億;而七月的一部《哆啦A夢新大雄的日本誕生》更是為日漫市場在國內院線的引進注入了一劑強心劑,以1.03億的票房成績完美謝幕;這個九月初上映的《寄生獸》,上映首周斬獲2518萬票房,以9日4407萬的累計票房問鼎國內動漫IP真人電影在內地票房冠軍。
盡管與原版相比,《寄生獸》院線上映版剪輯掉了近100分鐘的劇情,但從審核尺度而言,能夠在內地院線上映已是一大突破,而且距離電影上部在日本首映已經時隔兩年,一些漫迷通過種種途徑早已觀賞過完整版本,這一次的成績還是成為日本改編電影在內地冠軍。
《寄生獸》余溫未過,《櫻桃小丸子:來自意大利的少年》即將于9月23日登陸內地院線,這是《櫻桃小丸子》誕生以來的第三部大電影,為慶祝1990年電視動畫放送25周年紀念。
《櫻桃小丸子》是全球知名度最高及最具影響力的動漫作品之一,是日本男女老少心中的國民動畫,參差不齊的齊劉海的可愛小丸子,總能令人回想起童年的稚氣。
在這部電影的預告中,意大利少年安德烈強烈要求寄宿在小丸子家,邂逅、聊天、告別,每一個溫暖的橋段都會讓人在回憶中觸動那顆少女心。
可以看到,這些日本神話級IP在內地的“延時引進”票房仍然較為樂觀,盡管對于整個內地市場來講,存在感仍然頗低。但是不得不承認,日本獨特的ACG(Animation動畫、Comic漫畫、Game游戲)文化,使得很多熱門二次元IP都擁有龐大的粉絲群體,市場份額并不低。
限韓令下日漫或將成內地院線新寵
在日本,即使是有著廣泛影迷基礎的動漫出劇場版,也有很大幾率賠本,選擇來中國的話,拋開審核制度,宣發成本、中國代理公司的播放權、電影票房的預期、電影院影片排期等,也都是需要考慮的問題。
像是中國的SMG公司,大量收購版卻卻依然收效甚微,除了盜版猖獗也有政治因素導致的電影的二次審查問題,故而輸入到內地的電影幾乎都是動畫類題材。
所以能夠登陸內地院線的日本電影幾乎都是在內地有廣泛影響力的神話級IP,盡管部分電影票房的存在感頗低,但對于日本二次元電影來講,已經是個巨大的突破了。
歸根結底,電影限額制度決定了引進電影的數量,而觀眾的喜惡決定是否能夠引進,現如今,國內ACG受眾已不再是少數,二次元市場潛力巨大。而今年限韓令風起,日本電影是否能夠抓住這次機會,輸入更多高品質動漫IP,在電影品質基礎上賣“情懷”,從而借力在內地市場打開新紀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