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上海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海人壽”)發布今年二季度償付能力報告。人壽
報告顯示,季度凈流截至今年二季度末,現金上海人壽仍處虧損狀態,出近虧損額近億元。上海而繼一季度末凈現金流出5.4億元后,人壽上海人壽二季度末凈現金流出進一步擴大,季度凈流額度高達約18.9億元。現金
對于凈利虧損、出近現金流大額流出的上海主要原因,中國網財經記者向上海人壽相關負責人致電并發送采訪提綱,人壽截至發稿前,季度凈流未收到任何回復。現金
在此作用下,出近上海人壽二季度末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和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分別錄得126%和117%。根據監管部門去年10月公開征求意見的《保險公司償付能力管理規定(征求意見稿)》,若保險公司的綜合償付能力低于120%,則意味著其面臨較大的償付能力風險,將被列入重點核查對象,并對其進行重點非現場核查。若該征求意見稿正式實施,那么上海人壽在償付能力方面也將面臨不小的壓力。

上海人壽的業務表現也不容樂觀。資料顯示,上海人壽成立于2015年2月,其后兩年依靠萬能險迅速擴張。
進入2017年以后,在回歸保險保障的大背景下,依賴萬能險的壽險公司受到的影響頗大。上海人壽2017年規模保費同比下降36.5%。其中,保戶投資款新增交費同比下降32.9%;而原保費收入下降程度更高,降幅為40.4%。
時至2018年,其二季度償付能力報告顯示,上海人壽的保險業務收入已經由一季度末的27.2億元,驟降至二季度末的9.9億元,二季度保險業務收入環比下降63.5%。
上述研報對此也有分析,在儲蓄型產品銷售不佳的情況下,健康險等長期保障型業務是各大壽險公司主要的業務增長點,此類業務費用率充足、期限長、新業務價值率較高,有利于壽險公司長期持續發展,推動壽險業向高質量發展轉型。但由于長期保障型產品件均保費普遍較低,且產品設計較為復雜,銷售過程中需要營銷員長時間的面對面溝通,銷售難度也較大。
保險行業分析師喻剛、繳文超在一份行業研報中表示,監管收緊以來,以萬能險為代表的理財型業務大幅收縮,行業保費增速放緩,現金流入速度也相應放緩。個別策略激進的中小公司在保費下降的情況下現金流較為緊張,償付能力雖在監管要求之上,但有一定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