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二氧化碳的天津天津過度排放和能源危機是人類面臨的兩大問題。而金屬-二氧化碳電池可以同時實現二氧化碳固定/利用和能量儲存/釋放,大學大學因此引起了廣泛關注。理工利用鋰-二氧化碳電池在2014年獲得了最早的用于成功,該電池采用鋰金屬陽極和碳陰極進行二氧化碳捕集和儲存??赡婢o接著,再充國內外學術界在開發用于金屬-CO2電池的天津天津新型正極材料、穩定的大學大學電解質體系和Na陽極等方面取得了系列進展。但是理工利用,Li和Na都是用于高活性金屬,易與環境空氣或用于儲存/運輸電池的可逆結構金屬發生反應。因此,再充迫切需要找到化學穩定的天津天津金屬作為金屬-二氧化碳電池安全應用的陽極。已有報道Al-CO2電化學電池可用于二氧化碳捕集/轉換,大學大學但其可逆可再充特性尚未實現。理工利用Al的化學活性相對較低,因此比Li和Na具有更高的安全性,而且具有與Li和Na(3860和1165mAh g-1)相當的理論比容量(2978mAh g-1)。
【成果簡介】
近日,天津理工大學的丁軼教授和羅俊教授(共同通訊作者、天津大學兼職博導)報道了一種以Al箔為陽極、以離子液體為電解質、以完全非碳的Pd包覆納米多孔金(NPG@Pd)為一體化催化劑陰極的可再充Al-CO2電池。其陰極采用純CO2作為活性材料。該電池在333mA g-1的電流密度下在放電和充電平臺之間顯示出低至0.091V的電位差,因此其能量效率(EEs)高達87.7%。通過對NPG@Pd陰極和放電產物進行表征,該電池反應過程被揭示為4Al + 9CO2?2Al2(CO3)3+ 3C。在反應中,放電時CO2在正極被還原、與鋁離子形成Al2(CO3)3和C,并在充電時分解。這項工作為開發用于固定CO2的高效、高安全性、綠色和可再充電的能源裝置提供了基礎和技術支持。相關研究成果以“Rechargeable Al–CO2Batteries for Reversible Utilizationof CO2”為題發表在Advanced Materials上。
【圖文導讀】
圖一:制備的NPG@Pd陰極的形態和結構
(a,b)NPG@Pd的低倍和高倍SEM圖像;
(c)低倍HAADF-STEM圖像和(d)相應的EDS元素分布;
(e)原子分辨的HAADF-STEM圖像和(f,g,h)相應的原子分辨EDS元素分布。
圖二:可充電Al-CO2電池的放電/充電反應機理
(a)分別以NPG@Pd和NPG為陰極的兩個Al-CO2電池的充放電曲線;(b-d)NPG@Pd陰極在i)初始、ii)放電、iii)充電狀態時的
(b)拉曼、(c)XPS、(d)FTIR光譜;
(e)電池放電后的NPG@Pd陰極的SEM圖像;
(f)電池放電后的NPG@Pd陰極的HAADF-STEM圖像以及相應的EDS元素分布;
(g)電池充電后的NPG@Pd陰極的SEM圖像。
圖三:可充電Al-CO2電池的循環性能
(a)兩個分別以NPG@Pd和NPG為陰極的Al-CO2電池在333 mA g-1下連續放電/充電的循環圖;
(b)以NPG@Pd為陰極的Al-CO2電池第1、2、5、10、20和30次的放電/充電循環圖。
【小結】
本文設計了一種可充電Al-CO2電池,由鋁箔作為陽極、離子液體作為電解質、NPG@Pd作為陰極構成。其電池反應機理遵循4Al + 9CO2?2Al2(CO3)3+ 3C,實現了CO2的可逆利用。該電池表現出可逆性,放電/充電平臺電位差低至0.091 V,能量效率(EEs)高達87.7%。NPG也被成功用作電池陰極,表明Al-CO2電池概念的普適性。這些結果為CO2的安全和綠色固定/利用以及下一代安全儲能/釋放系統的開發提供了有希望和有前景的方法。
文獻鏈接:“Rechargeable Al–CO2 Batteries for Reversible Utilization of CO2”(Adv.mater.,2018,DOI: 10.1002/adma.201801152)
本文由材料人編輯部學術組微觀世界編譯,論文通訊作者丁軼、羅俊修正供稿。
材料牛網專注于跟蹤材料領域科技及行業進展,如果您對于跟蹤材料領域科技進展,解讀高水平文章或是評述行業有興趣,點我加入編輯部。
歡迎大家到材料人宣傳科技成果并對文獻進行深入解讀,投稿郵箱tougao@cailiaoren.com。
材料測試、數據分析,上測試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