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九零后崛起,繪畫零零后逆襲的緣組時代,當年叛逆的手繪八零后也漸成為社會建設的中流砥柱。不知從何時起,心設刮起了懷舊風,計師解全民都在懷念那時光悠然的繪畫年代,那時候車馬信件都很慢,緣組沒有制圖軟件,手繪沒有美圖神器,心設一張紙、計師解一支筆就能繪出所有的繪畫想象。
相信許多設計師的緣組藝術夢也是在這種環境下應運而生的,你是否依然在指尖幻想著?你還在用畫筆記錄生活嗎?你還記得當年繪圖的心情嗎?本次小編邀請了幾位精通美術的設計師為我們講述自己與繪畫的不解之緣,來聽聽他們的故事吧。
畫筆繪出未來
北京龔氏建筑設計有限公司董事長龔小剛
龔小剛的繪畫之路始于文革時期,由于姥爺是地主,母親遭到審查,父親對母親不離不棄,一直陪伴左右。為表忠心,父親經常寫標語、畫革命宣傳漫畫,兒時的龔小剛是父親的得力小助手,也漸漸培養起繪畫的愛好。龔小剛從中學起就是班級里的書法、美術課的課代表,到后來下鄉插隊時,他憑借繪畫、書法特長,被村長推薦到鄉里刷宣傳標語,每天的工作就是拿著粉筆在墻上寫空心字,畫大字報。刷標語、畫大字報的工作相對輕松,更重要的是可以按照縣城的標準記工分,每天可以拿到兩塊五,要知道如果按照當時村里的標準,每天只有八毛錢。待到一九七九年插隊結束之時,龔小剛憑借積攢的工分得到了四百多斤大米和280塊錢,從此,繪畫不再僅是一項愛好,更能創造價值。
時至今日,繪畫這一愛好已經伴隨了龔小剛幾十年的時間,他的手繪風格或細膩樸實,或絢麗多彩 ,在隨意中盡顯經典霸氣!
圖:龔小剛繪畫作品
北京麗貝亞建筑裝飾工程有限公司設計院院長兼設計總監魯小川
對于很多拼搏在北上廣的年輕人來講,最難熬的莫過于初到異地的日子,魯小川也不例外。十多年前,魯小川還只是一個追夢者,剛到北京之時,每天下班一個人回到出租屋,陪伴他的只有一張床、一把椅子、一臺筆記本、一個手寫板,就在很多個這樣冷清的夜里,繪畫是他唯一的娛樂。那時魯小川失眠很嚴重,很多畫都是凌晨三四點完成,每次繪畫都沒有確切的主題,但很多情緒都反映在畫作中,在那段孤寂的時期,創作了大約200多幅畫,每張畫都清晰記錄了他當時的心態。
如今,破繭而出的魯小川已經是北京麗貝亞建筑裝飾工程有限公司設計院院長,但依然堅持插畫創作,在影視數字場景繪畫設計方面也頗有建樹,曾為新一代作家游文意《品西游——論帝王路》繪制過一組唯美夢幻的插畫,獲得讀者高度贊賞。
圖:魯小川早期作品
圖:魯小川近期作品
沉醉山水之中
長安大學設計院裝飾設計所所長習晉
習晉從小生活在西安古城的三學街,擅長書畫的父親是他的啟蒙老師,在父親的熏陶下,七歲開始接觸繪畫,長大后在長安大學系統學習了建筑技術、設計學和中國美術史,使他對小時候的繪畫進行了反思和總結,對現在的繪畫進行了探索和嘗試。
習晉最擅長山水畫,在他的山水畫中能找到設計的影子,他總是能從同為裝飾藝術的繪畫中汲取營養去充實環境藝術設計,又從環境藝術設計中捕獲靈感后再運用到山水畫的創作中。設計需要符號,繪畫同樣需要符號,新派山水就是習晉獨樹一幟的符號。
圖:習晉繪畫作品
海口博洛尼裝飾工程有限公司設計總監鄺道華
海口博洛尼裝飾工程有限公司設計總監鄺道華可謂才華橫溢,不僅在業內廣受好評,還愛好繪畫、詩歌、旅游。今年四月,他奔赴婺源,在這片世外桃源創作了一組清新的畫作,并撰寫了小詩,用文字和畫面為我們講述了江南小鎮的那片寧謐之美:
《山水的記憶》
四月帶著來自塵世健碩又寬容的心,
停留在婺源的溪口小鎮。
呡一口清茶,撫一縷晨風,撩一片薄霧,捻一束明亮又澄澈的光線。
思緒在寂寞的午后緩慢的延伸,遠山在它的青灰色的煙霧里異常妖嬈。
人生就是不斷的遇見,然后離開。
婺源的山,婺源的水,,婺源的老房子,在雨中,在霧中。
如同水墨般淡抹相宜,好似煙雨朦朧的午后,
那把蘭花油紙傘在溫婉女子手中羞澀地打著轉。
油菜花已然凋謝,而黃色星空的印記一直伴著微笑,
直到天明,直到暮色降臨。
而我,在煙雨迷蒙中小心翼翼,
聳立自我喜悅的思想,拿起畫筆記錄著內心對她的贊美。
多年以后,你才發現在遠方目標之間,
永恒的,只有平凡的心與自然饋贈給你對山水的記憶。
圖:鄺道華繪畫作品
別樣手繪生活
博尊謙成裝飾藝術有限責任公司創辦人吳剛
鋼筆畫是一種具有獨特美感且十分有趣的繪畫形式,需要繪畫者用筆果斷肯定,線條剛勁流暢。行事果敢的吳剛有著深厚的繪畫功底,鋼筆畫一直是其表達的最主要形 式。或許處于職業習性,看到傳統建筑的具象美感,吳剛都忍不住用鋼筆畫去勾勒出它的意境形體美,希望在不同的表現技法中尋求對建筑美的另一種追求。
圖:吳剛早期畫作
圖:吳剛近期畫作
廣東星藝裝飾江西總部設計總監葉惠明
手繪,它最大的意義在于可以用最簡單的工具,自由地記錄和表達你的奇思異想。廣東星藝裝飾設計總監葉惠明就是個執著的手繪達人,小到一草一木,大到半島美景,都能會用畫筆臨摹出來,三筆成景,五筆著色,十筆即有韻。手繪是他設計工作的起點,也是最基礎、最快速表達概念的方式,更是伴隨他一生的必備工作能力!
圖:葉惠明繪畫作品
少女的夢幻世界
非東美學空間設計設計師許星
許星開始接觸繪畫,是在十年前,當時在朋友家樓下,看到對面的樓上有人在窗邊畫畫,陽光甚好,亮光恰好打在那人的身上,使他手拿畫筆的每個動作都顯得那么細膩,正是那一片刻,讓許星決定學習繪畫。她始終覺得繪畫是件美好的事情,大學時也順其自然選擇了與繪畫密切關聯的設計專業
幾年來,許星早已忘記那位繪畫啟蒙者的模樣和畫作內容,卻習慣了用畫筆替代文字,記錄身邊事物、生活情調。或許是長期畫畫的習慣,許星在做設計的時候,在處理畫面構圖、色彩冷暖、動靜虛實時都更加注重藝術的寫意與設計的結合。
圖:許星早期作品
圖:許星近期作品
上海英禾建筑裝飾設計工程有限公司設計師魏佳麗
每個女人都夢想有一個衣柜,里面掛滿各款鐘情的美衣,恨不能一年365天天天都是新衣服,也許這也是魏佳麗初次接觸繪畫的單純理由吧。魏佳麗從學生時代就喜歡服裝設計,后來走上了室內設計的道路,雖然與服裝設計工作擦肩而過,但這并未阻止她對繪畫的喜愛。在魏佳麗的油畫、瀝粉畫、木版畫中,每個女人都有著不同的表情,身著不同的色彩,在別樣場景中穿梭。你是否能在她的畫作設計中找到自己心中最美的新衣?
圖:魏佳麗繪畫作品
我手繪我心
內蒙古瑞杰信設計公司設計總監周小平
對于周小平來說,繪畫是一種心境,一種思緒的流動,他喜歡在工作之余拋開都市的喧囂,一個人靜靜的觀察事物,感受自然,體驗存在,讓自己離自己更近,臨摹自己所喜歡的景物,用油畫的形式將它們展現出來,所有的風景透過眼睛,經過畫筆,都被賦予了另一種生命和形態。周小平經常強調心境的重要性,好的心境往往是靈感迸發的時刻,許多意想不到的筆墨效果也會自然產生。如若心境不好,卻仍堅持創作,結果往往是廢紙一張。
圖:周小平繪畫作品
北京清尚環藝建筑有限公司設計師何東
今年剛畢業于北京工業大學藝術設計學院的何東是個設計新秀,其作品“街角的咖啡廳”曾獲第四屆亨特杯全國高校空間設計大賽一等獎,這位90后設計師平時愛好廣泛且追求完美,始終對繪畫保持著高度的熱忱,除了創作擅長的素描風格作品,還在油畫工作室學習油畫,各類繪畫作品都真實細膩,生動傳神。此外,何東對繪畫有著獨到的見解,在校期間就策劃了為期3個月的展覽在草場地展出,許多人欣賞到了這位年輕有為設計師的作品。
特別鳴謝:
(責任編輯:水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