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世紀產業革命后,機國究隨著紡織工業的內外迅速發展,1836年出現了棉布脫水機;1877年為適應乳酪加工工業的需要,發明了用于分離牛奶的分離機;進入20世紀之后,隨著石油綜合利用的發展,要求把水、固體雜質、焦油狀物料等除去,以便使重油當作燃料油使用,研制成功了自動排渣的碟式活塞排渣分離機;到60年代發展成完善的離心機系列產品。隨著近代環境保護、三廢治理發展的需要,對于工業廢水和污泥脫水處理的要求都很高,在其基礎上又延伸出不同種類的離心機,其中有臥式離心機、碟式分離機、實驗離心機、卸料離心機、吊帶離心機和三足離心機等。作為新型的離心萃取機也是離心機演變進化的產物,在油水分離(原油、重油、柴油等),制藥(乙酸乙酯、二氯甲烷、正丁醇、氯仿等)及濕法冶金(提取鎳、鈷、銅、鈮、稀土等稀有元素)生產的分離設中,離心萃取機己成為關鍵設備之一。
離心萃取機作為離心機的一個分支,工業離心機*早誕生于19世紀的歐洲,而我國真正具有現代實用價值的**臺離心機是1954年制造的,由于它獨具連續操作、處理量大、單位產量耗電量較少、適應性強等特點而得到了迅速發展。在四十多年的發展中,結構、性能、參數變化很大,分離質量、生產能力不斷提高,應用范圍更加廣泛,在離心機領域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
我國從20世紀初,開始進行對離心萃取機的研發生產工作。隨著現代工業文明的發展和人類對環境以及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重視,分離效果好,振動小、噪聲低成為離心機能否被市場接受的重要條件。這就需要離心機具有良好的動態特性。通常,動態特性包括臨界轉速、不平衡響應和穩定性等內容。離心萃取機的參數選擇及優化是提高離心萃取機動態特性的首要環節。
為提高離心機的性能,人們對離心機常見問題進行攻關,對主要部件進行有限元分析,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主要有:北京化工大學碩士顧威通過對離心機進行結構靜力學分析,得出螺旋輸送器在各種載荷工況下的應力場和位移場,并參照壓力容器的分析設計法校核了螺旋輸送器的應力強度,考察了螺旋葉片的徑向位移。為結構優化設計奠定了基礎。
中國航空工業工程師蔡顯新,提出采用殼單元與環單元禍合的方法對帶分流葉片整體離心葉輪進行彈塑性分析。葉片采用殼單元模擬,輪體來用軸對稱環單元模擬,在葉輪和輪體的交界處近似地滿足雙協調條件:還推導了有關計算公式,并對三個算例進行了計算。結果表明,此方法精度高,省時性好。
天一萃取公司,創新研制出CWL新型高效節能離心萃取機,具有分相性好,處理能力大,噪音小及使用壽命長等優點。其生產的離心萃取機針對處理含酚廢水工藝,經試運轉證明,此項工藝處理含酚廢水效果顯著,可有效地回收廢水中的酚,且分離液對污水處理裝置無明顯沖擊,消除了廢水二次污染的問題。
離心萃取機轉鼓組結構復雜,受力與物料有關,變化大,采用傳統的解析法,建立轉鼓組多剛體系統,以牛頓一歐拉方程或者拉格朗日方程為代表的分析力學方法的動力學方程和約束方程,析找出影響動態特性的參數應結構的固有頻率與振型。
建立一定自由度下的振動方程通過數值分以獲得相來減小振動的研究方法是不理想的。由于螺旋一轉鼓組是剛體和柔性組成的多體系統,工作時還受有由物料進入產生的力,約束也復雜。建立和求解方程都困難,只能進行理想化處理,所得結果不能真實反映離心機的工作特性。而且由于影響技術參數的因素較多,對影響離心分離效果的復雜性一一計算有很大困難。因此,在選擇各參數時,很難滿足分離效果好、低噪聲這一要求;根據定性分析憑經驗選取參數,然后依賴實驗室的小試或中試結果進行模擬放大。這種以經驗、試湊、靜態、定性為特點的方法以及“設計一樣機一試驗一修改”不斷循環的優化過程既麻煩,又浪費成本。
轉鼓組動態特性的研究既要考慮它的剛體運動,還要考慮它的柔體運動。單獨的多體動力學分析和有限元分析都不易解決此類問題。隨著高性能計算機和大型應用軟件的發展,將有限元與多體系統仿真結合在一起用來解決轉鼓組的動力學問題,是離心機研究的創新方法。
聯系人:李工 聯系電話:15617879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