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還是新汽否多需要一個品牌?2007年,觀致汽車成立時,車品發出這樣的歐朗聲音。當時,和觀這個問題其實是新汽個設問句,答案顯然是車品肯定的。后來事實證明,歐朗世界就算需要多一個品牌,和觀也會讓這個品牌多經磨難。新汽即便到今天,車品觀致也難言在市場中站穩腳跟。歐朗
2012年,和觀一汽推出全新子品牌歐朗,新汽主打年輕消費市場。車品四年過去,歐朗歐朗銷量一年不如一年,逐漸被人遺忘。與之形成鮮明對比是上汽和北汽,上汽收購MG,北汽則買下SAAB。一番整頓之后,還是略有品牌知名度。之所以提出這兩個故事,是想說明:推出一個新品牌,難度要比復活一個品牌大。
不知大伙有否留意,前些年的“網紅”——合資自主,現在開始銷聲匿跡。兩三年前,合資自主便已經展出概念車。現在,概念車依舊是概念車,沒有任何量產的跡象。汽車巨頭們心里清楚,經過十余年的“洗禮”,中國消費者購車不再沖動,理性遠高于感性,看重品牌美譽度和品牌背后的服務承諾。而這是全新品牌最為欠缺的。
推出一個全新品牌,失敗概率要遠遠高于成功,即便操刀者強大如一汽,即便舍得花錢。身為旁觀者看得清楚,身為局中人會如此糊涂?除僥幸心理之外,還因為每隔五年一次的“五年規劃”,對產銷量都是有要求:少則數十萬輛,多則過百萬輛。在現有品牌難以取得突破情況下,成立一個新品牌,是為數不多的選擇。兩個品牌加起來,就算不能夠“1+1>2”,再不濟也能夠等于2。理想豐滿,現實骨感。事實證明,“1+1”不僅沒有等于2,而是遠遠小于2,甚至于小于1——新品牌直接拖垮母品牌。
世界不需要那么多的汽車品牌。未來中國車市只會做減法,能夠存活下來,也就那么十來個。與其費力地推全新品牌,倒不如用心搞研發,做產品,提升服務水平。有人說,雖然形式上有點不同,但成立新品牌與當下備受詬病的“新能源車騙補”有點類似。成立新品牌,可以從集團,從有關部門尋求資金上的支持。說實在話,還真有點像,真應該提高警惕。
標簽:觀致 汽車品牌 歐朗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