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腳架作為必不可少的樣選影腳配件,在攝影、擇攝攝像和直播中可以幫我們位穩固相機和手機,架參三腳架的樣選影腳價格也從幾十元到幾千元不等,今天簡單聊聊如何選擇一款合適的擇攝三腳架。
高度
三腳架分為收納高度和最大拍攝高度。架參
收納高度,樣選影腳就是擇攝完全收起來后的高度,一般都在 50 厘米左右。架參如果太高,樣選影腳就不便于攜帶了,擇攝超過 60 厘米就非常大了。架參有些三腳架收起來才 40 厘米非常小巧,樣選影腳裝進背包里不會占用太多空間。擇攝
最大拍攝高度,架參就是完全撐起來后能把相機架到的高度,一般都在 1.4 米到 2 米左右。想象一下平時用手拿著相機拍照時,基本都在這個高度。其實 1.8 米以上的高度一般不會用到。
有些三腳架還標注了最低拍攝高度,常見于價格昂貴的專業級腳架,比如最低高度 20 厘米。這個不是收起來的高度,而是架上相機、撐開腳架的最低高度,越低越好,可以讓相機貼近地面獲得極端拍攝角度。
重量
如果重量太大,拿著很沉,就會加重長途拍攝的負擔。一般都在 1~2kg(2-4 斤)這個范圍內。如果超過 3 斤就稍微有點重了,但也能接受。超過 4 斤的不太建議,哪怕你體力好,也不建議沒苦硬吃。
那是不是越輕越好呢?也不是,因為這還涉及到材料的重量,接下來我們說說材料。
材質
目前制作三腳架的常用材料有:碳纖維、鈦合金、鋁合金、塑料。(注意,一個三腳架會由多種材料組合而成。即使是同名字的合金,各元素比例也會不同)
看材料時主要從硬度和重量兩個方面來考慮。硬度高的耐用且穩固,重量輕的便于攜帶。
目前碳纖維的材質是最好的,硬度非常高,且重量非常輕。重量不到鋼的 1/4,強度卻是鋼的 7-9 倍,當登山杖和武器完全沒問題,但是價格也非常昂貴,便宜點兒的也 1000 元出頭。
鈦合金和鋁合金具有硬度高、重量輕的特點。鈦合金的硬度更高,鋁合金的重量更輕。價格比碳纖維便宜很多(鈦合金略貴),幾百塊就能拿下,完全能滿足各種拍攝需求,使用的人非常多。
塑料大家應該都比較熟悉,生活中很常見,用塑料做的三腳架雖然輕但硬度低,幾十元就能買到,如果你經常去戶外拍攝,不太建議用塑料做的。
管徑
三腳架一條腿的直徑就是管徑,直觀理解就是粗細。三腳架一般都有 3~4 節,我們說的管徑通常是最粗的那一節,常見的范圍是 22mm-32mm,一般來說管徑越大承重能力越好,但是太大的話也會增加重量和體積,大家按需選擇既可。
承重
各類三角架的承重能力在 3~20 千克之間,承重能力就代表了三腳架是否足夠結實,硬度是否足夠高。承重 5~10kg的比較常見,10kg 以上的就對材質和工藝要求很高了。
一個相機的重量不會超過 1kg,大型鏡頭重量也就 1kg 左右,相機和鏡頭加起來很少超過 2kg,三腳架完全能承受。如果是大型的攝像機,就需要考慮輕便的三腳架能否承重了。
其它參數
節數:三腳架腿的節數,4 節的比較常見。節數多了收納起來更小巧,但是也意味著最細的腿非常細,承重能力和穩定性會降低。
云臺:三腳架是固定不動的,相機通過云臺連接,旋轉云臺調整拍攝角度。最常見的是球形云臺、三維云臺。球形云臺就是旋轉一個球調整角度,三維云臺是調整 x、y、z 三個方向來調整角度。我個人更習慣用三維云臺,更容易調整到水平和豎直狀態。
阻尼:務必選云臺帶有阻尼的三腳架。調整云臺時會有一定的阻力,可以讓調整過程更平穩、精確、絲滑。如果缺少阻力,調整云臺時可能會因相機重力不好控制。
水平儀:三腳架上一般都帶有水平儀,可以檢測三腳架是否放平了。
承重鉤:三腳架中間帶有一個小鉤子,可以掛東西增加穩定性,尤其是在大風天。
好了,以上就是關于三角架選購的一些經驗之談,希望能夠幫助到你,也歡迎你留言分享自己對三腳架使用的經驗。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攝影研修社(ID:shoujiPhotograph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