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四項清單港南區以實施黨建引領網格管理“紅格善治工程”為契機,港南以基層黨組織為軸心,區助以鄉村治理“四項清單”為抓手,力鄉 推進重心下移、村善資源下沉、四項清單保障下傾,港南強化網格化服務管理,區助夯實網格工作基礎,力鄉護航鄉村發展。村善
做精網格清單,四項清單夯實治理根基
強化黨組織核心引領。港南港南區劃鎮級大網格9個、區助村級中網格172個、力鄉村民小組小網格3282個。村善港南區、鎮、村三級黨組織直接管理網格治理工作,建強438個屯級黨支部作為小網格的領導核心,同時每個小網格均建立先鋒治理小組,做到格上黨組織全覆蓋。
提升精細化管理水平。該區運用高清實景地圖精細劃分網格,統一建立“兩類四級”網格信息庫,統一制作“網格信息一覽表”,規范記錄網格名稱、戶數、網格長和包聯干部信息等內容,各級網格長可掃二維碼按權限修改網格信息,自動上報港南區綜治中心。同時通過常態開展“敲門行動+數據比對+微群收集”,分類摸清19萬個“家格”和700多個重點場所信息,做到網格區域情況清,提升治理靈敏度。
構建多元化保障體系。該區建立“財政保障+集體經濟+社會捐助”結合的經費保障體系,發動商會為港南區捐助網格巡邏電動車240多輛,捐助其它物資(網格攝像頭、工作設備)1000多件,投入1200多萬元用于專、兼職網格員待遇補貼和辦公經費等保障。建立由村“兩委”干部、專職網格員和村民代表組成的村級網格巡防隊,協調通信和保險行業為網格長和專職網格員提供免費的通信套餐和意外保險。
做強隊伍清單,提升實戰能力
配強網格管理調度隊伍。該區鎮、村“一把手”任網格長,直接指揮部署網格安全風險排查、重大矛盾化解和鄉村振興重點工作宣傳動員等重要事項,鎮政法委員或綜治中心主任負責具體工作調度和跟蹤。招聘村級專職網格員183名,負責村和村民小組兩級網格的日常聯系調度,2023年專職網格員共向網格居民群調度平安、氣象、產業等服務信息900多條。
配強網格事件處置隊伍。鎮、村級網格重點事件分別由鎮黨委或村級黨組織組建工作專班進行處置。小網格一般性事件先由先鋒治理小組處置,2023 年共記錄和完成處置各類網格事件 200 多件。
配強黨政機關包聯隊伍。明確港南區黨政領導干部直接包聯村屯網格,實行后盾單位黨組織包聯和籍貫包聯“雙包聯”機制,納入基層黨建述職和績效考核。定期開展“聯網回格行動”,2022 年以來,機關干部累計入格回格參與鄉村治理服務 1 萬多人次,捐資捐物 200 多萬元。
做實機制清單,推動高效運轉
完善履責指導制度。根據不同類型網格員能力科學分類、制定職責,出臺黨建引領網格治理“紅格善治工程”落實月行動工作方案、達標提質行動方案、建立綜治網格與警務網格“雙格融合”機制的實施方案、網格長(員)分級分類職責及考核考評機制等系列文件制度。并向網格印發《“雙冊十清單”手冊》,細化網格工作要求和流程。
完善管理培養制度。推行專職網格員“雙重管理”、跟班制、聯巡制、“兩訓一會”等機制,每周由鎮政法委員召集一次網格工作例會,每年聯合港南區委組織部組織一次網格員綜合能力輪訓,每半年組織一次“網格員+民警”聯訓,2023 年共組織網格員輪訓和聯訓 12 場,參訓網格員 600 多人次。
完善考核激勵制度。推行“綜合工作得分+群眾評價得分”考核機制,由鎮級綜治中心對專職網格員進行考核,對優秀網格員進行表彰并將 37 名優秀網格員列入后備村干部培養人選。通過紅格積分小程序發布治理任務,村民實名注冊為兼職網格員,完成任務可獲得積分,2022 年以來共為參與網格服務積分排名靠前的 1000 多名村民發放獎品 3000 多件。
做優服務清單,凝聚共治合力
服務治安穩定。建立“警員+網格員”巡防隊,為專職網格員配備網格巡邏車,進一步密切警員和網格員工作聯絡,積極組織網格員參與公安治安巡防工作。實施“雙格融合”機制,常態開展網格警格業務共訓、平安共巡、事件共處。依托“雪亮工程”9 萬多個監控攝像頭線上巡防,與線下網格警格“聯巡”相呼應,實現高效指揮作戰、治安防控質效提升。
服務糾紛化解。要求各網格治理小組成員平時熟悉網格情況、更新居民信息,收集群眾訴求,排查化解一般性的風險隱患和矛盾問題;強化“戰時”工作協同,快速集結先鋒治理小組成員,發揮治理小組熟悉網格居民的優勢,配合上級工作專班開展特定事件處置,并通過上門動員、微信群宣傳等方式做好群眾工作。運用“政務微信平臺+4856 個居民群”,由專職網格員“一鍵多群”開展宣傳動員。建立“政法服務小組”聯動調處網格復雜矛盾糾紛機制,2023 年以來成功調解群眾矛盾糾紛 500 多件。
服務鄉村發展。充分發揮屯“一支三會”民主自治制度功能,探索“村集體經濟+鄉賢注資+群眾入股”模式,打造山邊人家、萬畝艾草等集體經濟合作產業 70 多個,2023 年港南區村集體經濟收入 3200 多萬元,增強鄉村發展后勁。通過集體經濟支持和“一支三會”決策,持續優化治理設施,探索打造紅格食堂、紅格積分商店、紅格書屋等“紅格系列”惠民設施 500 多個,推動鄉村全面發展,山邊村、石連村等多個村獲得國家級示范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