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報訊 (記者韓曉玲、新書通訊員賈慧敏、珞珈歷史蔡文華)10月14日,黌宮《珞珈黌宮:武漢大學歷史建筑群》新書首發(fā)式在武漢中心書城舉行。武漢該書主要依據(jù)武漢大學檔案館收藏的大學各類歷史檔案、建筑圖紙、建筑報刊資料以及若干當事人的群首回憶錄等基本史料,部分為首次披露。新書
武漢大學作為近代中國第一批國立大學,珞珈歷史自1928年選址東湖之濱的黌宮珞珈山后,篳路藍縷,武漢在原本人煙稀少的大學荒山野嶺之間,留下一大片中西合璧的建筑經(jīng)典建筑。至今,群首武漢大學絕大部分早期建筑仍保存完好,新書大量關于這批近代建筑的珍貴歷史照片、文書檔案與建筑圖紙也保留下來。武漢大學早期建筑于2001年被公布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6年入選首批中國20世紀建筑遺產(chǎn)名錄。今年1月,武漢大學早期建筑設計圖紙也入選第五批中國檔案文獻遺產(chǎn)名錄。
在武漢大學即將迎來百卅校慶之際,該校檔案館組織編寫的《珞珈黌宮:武漢大學歷史建筑群》一書由武漢出版社出版。書中載錄大量珞珈山校園建造時期的地形圖、建筑設計圖、地契轉(zhuǎn)讓文書、工程承包合同、校園歷史影像以及與建校事宜相關的書信往來等照片。
該書上篇“珞珈建校”記錄了武漢大學先輩們在珞珈山開展大規(guī)模新校舍建設的歷史過程,下篇“黌宮勝景”介紹了諸如國立武漢大學牌坊、圖書館、“十八棟”等眾多歷史建筑的故事,以圖文并茂的形式,全面、生動地呈現(xiàn)出這些優(yōu)秀歷史建筑的初始風貌及其飽經(jīng)歲月滄桑的變遷歷程,兼具知識性、可讀性與藝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