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證了馬嶺河峽谷的畫雄奇、萬峰湖的在興義寬厚,我見識到了興義這座旅游城市的走進魅力。
最立體而生動的村莊感受來自萬峰林景區,因為在這里,畫不光是在興義走馬觀花動用自己的感官去體驗,還通過一名熱情導游的走進動情介紹,感受到了這里的村莊人間煙火氣。
當我已經從最初看到興義喀斯特地貌的畫震撼,到坐車不斷穿行于這一座座錐狀峰林之間逐漸感到審美疲勞,在興義所以不再對萬峰林景區保留過多期待的走進時候,一只“小燕子”帶我非常正式地游覽了景區,村莊并深深為大自然的畫鬼斧神工和這一個個村莊的魅力深深折服。
我們的在興義小導游叫做“小燕子”,她是走進一名布依族小姑娘,二十幾歲,非常漂亮。觀光車從入口處沿著山腰的觀景道路往前行駛,起起伏伏列兵布陣似的峰林鋪陳在平壩的對面,就像等著審閱的士兵?!斑@里是第一個觀景臺,請大家隨我手指的方向看,在群峰的前面,有一座極小的山,頭上戴著官帽,身上穿著盔甲,就像一名威風凜凜的將軍。”“小燕子”的手勢、眼神都認真而專注,我們不由得像小學生做功課一樣認真地觀察、比對,直到每個人都準確地看清這座山的精妙之處,贊嘆大自然的巧妙。
觀光車一路行走,“小燕子”不遺余力地介紹每一處景觀的特點,讓我們深刻領略景區之美?!靶⊙嘧印弊彀蛷膩頉]停過,充滿熱情、充滿感性。
平壩越來越寬闊,峰林間的土地,越來越豐腴肥美,阡陌縱橫、河流旖旎,一個個小村莊,散落在峰林和田地間,和峰林、土地,共同構成了一幅鋪陳在我們眼前的卷軸畫,越往里,越開闊、越多姿。
“我們現在看到的這個村子,叫下納灰村,剛才那兩個分別是上納灰村和中納灰村,在我們布依族語言里,納灰的意思,就是美麗的田壩……”“小燕子”的解說,細致生動,就連村子里的一座橋,一塊田,她都非常熟悉,就連村子里的那些民俗、風物,她都很清楚。
我覺得她應該不只是一名導游的身份那么簡單。
車行七八公里,峰林這幅卷軸畫展開到了最里面,觀光車下到村子里往回走,我們真正進到了“畫”中,也真真切切走進了村民的生活中。
趁著“小燕子”語氣停頓的工夫,我問道:“你就是這村子里的人嗎?你真是布依族人?”
果然,“小燕子”爽朗地說道:“對了,我家就在剛才經過的萬佛村,我就是一名地地道道的布依族人。”不知道她說的是不是真的,但看她真誠的表情,我愿意相信是真的,而且,就算是假的,那也是善意的謊言,說明她不愿意破壞我們的感受,真的假的也好像不那么重要了。
自從讓我們“識破”她本地人的身份,“小燕子”一下子從工作的認真狀態中跳脫出來,更加活潑而幽默,就像我們真的是在她家的客廳里的一群客人一樣?!皻g迎你們去我家,我用我們布依族的米酒招待你們,我們的米酒在家怎么喝都沒事,只要你一站起來打開門,絕對摔倒?!贝蠹叶计鸷澹骸安蛔吡瞬蛔吡?,我們今天就要去你家了,給你家插秧去!”“小燕子”高興得笑個不停,我們也笑作一片。
很多民居都租出去了,正在打造民宿,呈現出一派興興向榮的景象。當我們穿行在一戶戶民居門前,看到有的游客在露營、燒烤,在喝酒、飆歌,有的在垂釣、野炊,真的想要停留下來,也在農家的小院子里去吃東西、喝酒,哪怕是吹吹風、發發呆也是好的。
我饒有興致地把這種種的場景發到微信的家庭群里,大家都歡呼應該策劃一次興義的出行,并且身處不同城市的親人們還認真地查看里程、路線,比對和調整各自休年假的時間。我也認為很有必要再來這畫里的村莊,住個兩三天,最好是在秋天的季節,蛙聲陣陣、稻香撲鼻,應該又是另外一種風景吧。
臨分別的時候,“小燕子”正在向我們說著告別和祝福的話語,大家又起哄:“不走了不走了,你要下班了不?我們跟你回家!”
舍是舍不得,走是要走的,我們和小燕子嘻嘻哈哈告別后,很多人都在計劃下次和家人前來的時間。一番有趣的經歷,讓一個景點更有魅力。
昭通日報記者:劉靜濤/文 范偓/圖
視頻及部分圖片由黔西南日報社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