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梁朝偉在威尼斯影展奪得終身成就獎,下個我想起去年跟一群中國大陸學生交流,梁朝有人問:為什麼我們現在只有流量明星,下個出不了像梁朝偉這樣的梁朝人物?
去年,因為疫情,下個一群大陸學生本來要來澳門大學訪問,梁朝最後改為線上交流。下個負責聯絡的梁朝學生叫我不用準備任何內容,圍繞我平時關注的下個澳門文化及香港文化回答問題即可。結果,梁朝可憐地,下個沒有半個同學問關於澳門的梁朝問題;幾個小時,問題接踵而來,下個全都跟香港有關,梁朝而他們對香港流行文化的下個高度興趣,叫我驚訝不已。
開場時,主持人說我寫過關於梅艷芳的書,就有同學在聊天室說:「我也是梅艷芳迷!」當我談到張國榮在《霸王別姬》及《春光乍洩》等電影的性別形象,又有人立即留言:「老師,還有『熱情演唱會』呀!」對於香港流行文化,他們竟是如此熟悉,甚至反過來提醒我!
幾個鐘頭的討論,一大焦點是:很多人對現在大陸的年輕藝人頗為不屑,批評他們大多只是流量明星,拿不出好作品,因此通常只能紅一陣子,到了市場有其他美女或小鮮肉出現,他們的演藝生命就會結束。這種不滿,普遍存在於這群學生中。有人直問:現在中國市場為什麼出不了梁朝偉、張國榮、梅艷芳這樣的人物?
雖然我本身深愛那些他們讚譽有加的香港明星及流行文化作品,但見他們群情洶湧,我也就嘗試稍作平衡及安撫。我說,我小時候開始迷張國榮的時候,其實不少人覺得他只是偶像派,後來他才蛻變成我們眼中的藝術家。除了他的過人才藝,香港當時提供了蓬勃的產業環境及多元開放的文化環境。因為喜愛《少年的你》及《七月與安生》,我又強調我很欣賞周冬雨及易烊千壐這些大陸年輕演員,也許可以多給他們一點時間。
但無論我怎樣說,就是說服不了他們。
聊著聊著,他們開始教育我:原來,中國大陸近年有「港風美女」及「港風穿搭」的討論。據他們介紹,「港風美女」是指香港當年女星,除了公認的大美人如鍾楚虹、關芝琳及李嘉欣等人外,一些在我們眼中只屬一般的,如黎姿、朱茵及周海媚等,都一一上榜。他們說,現在大陸女星一式一樣,但這些香港女星卻各有風格,各具美態。至於「港風穿搭」,則是香港八、九十年代流行的時裝、妝容及配飾,也是大受追捧。
幾個小時的馬拉松討論,最終因為我另有會議,只好意猶未盡地結束,但實在聊得太愉快了。
這次交流令我生疑:這群學生的想法是否例外?為了印證,我事後去問修我課的大陸學生,結果他們說,這種追捧香港流行文化的風氣未必是社會主流,但的確是網上世界的熱門話題。按照一位大陸學生的說法,那是一種「今非昔比」的情緒,而張國榮、梁朝偉、梅艷芳、周星馳、王家衛等人,就成了支撐這情緒的最有力例證。
在香港,流行文化工業不復當年,巨星一個個離世,社會有懷舊情緒可以理解。但是,過去二十年,中國大陸娛樂事業發展蓬勃:大明星參加節目錄影,酬勞可是天文數字;電影動輒有數十億票房,收益可媲美荷李活大製作。然而,在一群年輕人眼中,真正有價值的是當年香港的流行文化作品。
今日,細讀李安頒獎給梁朝偉的動人演說,聽著梁朝偉強調他慶幸在香港長大,感謝香港電影滋養了他(之前許鞍華得威尼斯影展終身成就獎,楊紫瓊得奧斯卡影后,同樣特別感謝香港),我感動之餘,也想起那日那些超愛香港文化的大陸年輕人。的確,在這時代,別說中國大陸,就算是香港臺灣都難出一個梁朝偉。而作為一種文化現象,他們這種「今非昔比」情緒背後的社會文化脈絡,也值得深究。
(本文獲授權轉載,作者原Facebook帖文可看此)
相關文章:
- 梁朝偉獲威尼斯終身成就獎,臺上落淚、將榮耀獻給香港電影
- 梁朝偉:「三歲定八十」的明星認同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Alvin
核稿編輯:Al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