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希望能夠辛勤工作,待養然后提前退休,老儲提前5年、備金10年甚至15年就開始享受美妙的待養時光。但是老儲,能不能提早退休,備金關鍵還是待養由你自己儲備的退休金是否足夠來決定。
根據國內一項“白領上班族退休規劃”調查發現,老儲約八成的備金人士希望能夠提前退休。愿望是待養美好的,但想要實現卻有些困難。老儲因為大家在退休規劃中,備金存在著五大矛盾,待養這些矛盾阻礙了人們實現提前退休夢想的老儲步伐。
一、備金希望提早退休卻資金準備不足
根據這項調查結果,超過八成上班族希望最遲55歲退休,卻有將近四成人目前準備不足。此外,高達77%受訪者認為,社會基本養老保險金對未來退休生活“只能起到很小部分或一點點幫助作用”。
事實上,社會基本養老保險對一般普通上班族的退休金儲備,還是有一定貢獻。按照我國社保制度的目標,一般上班族在退休后大約可以從社保養老體系中獲得50%左右的所得替代率,也就是說,如果你預估自己要存一筆大額退休金,那么這筆錢可為你注入約1/2的退休金所需,退休準備金的壓力可以馬上減輕一半。但是,你的準備到底還缺多少?仍得試算才知道,具體試算方法可見本刊總第349期《退休時能拿多少錢》。
當然,這個大約50%的養老替代率并不是每個人都一樣的。工作期間收入越高的人,未來所能獲得的養老替代率越低,高收入者如果沒有繳納補充養老金,那么退休后所得可能只能達到退休前月收入的40%甚至30%、25%。
另一方面,如果希望提早退休,那么由于繳費年數減少了,那么社保養老部分的所得也會相應降低,因為現在社會基本養老保險里面考慮了“繳費年數”因子,多繳多得,少繳少得。
名詞解釋:養老替代率
養老替代率=退休后月收入÷退休前的月收入
依據世界銀行理想的標準是70%,但我國目前的目標是力爭做到54%。養老替代率越高,表明退休后可享有的生活品質越高。
二、每月儲蓄不夠卻向往優質退休生活
此次調查還發現,近八成上班族每月儲蓄金額在2000元以下,但卻有7成的受訪者希望退休后到世界各地旅行。這反映出,多數人都想享受優渥的退休生活,但如果你不事先儲備充足的財力,就會嘗到理想與現實差距太大的苦果。
建議大家先計算出若在不同年齡提早退休,分別還有多少退休金缺口,然后根據缺口計算自己每月所需要儲備的資金,選擇一個可以達到的目標值。如果發現退休金缺口太高,只能考慮延后退休或者尋求現階段能有更高收入。
三、沒有其他收入渠道卻對投資不積極
近八成上班族認為要靠自己準備退休金,卻有超過四成不信任投資商品。這可能是因為近一年全球金融與經濟環境動蕩,造成大部分投資人面臨虧損,但也反映出,現階段上班族明知退休金不足,卻又不敢投資的矛盾心態。
需要提醒的是,準備退休金是長達二三十年的事,上班族最忌因短期投資失利,就中斷投資計劃,例如看到定期定額投資賠錢就不繼續扣款,那等于是浪費在經濟陷入谷底時攤低成本的好機會。
建議大家在準備退休金時,要堅持長期投資,才能有足夠的時間緩沖來抵擋市場景氣的波動,追求長期年化投資回報率4%~6%的目標。
四、最愛存款卻期望有高收益
此次受訪上班族中,有七成最喜歡和最常用的金融產品是定存,但有九成以上受訪者期待至少要有4%以上的年報酬率,顯示大家對于金融產品的選擇偏好與預期收益上出現嚴重的矛盾。
以目前銀行一年期定存利率已降至約稅后2.1%稅后的情況來看,光靠定存累積退休金,根本無法抵御退休金的兩大風險,通貨膨脹和長壽風險。
更有理財專家直接指出,單靠定存準備退休金在觀念上就錯了。因為退休金要長期準備,要以資產配置為手段、進行風險控制,并追求長期較穩定的中等報酬。比如,一個30歲的白領,未來還有至少25年的退休金儲備時間,目前階段可以將自己的退休儲備金60%成放在股票市場(如個股或偏股型基金)、40%成放在固定收益市場(債券型基金或債券)的組合配置,才能讓你賺到年化報酬率4%以上。
五、擔心醫療費不足卻很少購買醫療險
調查還發現,有超過七成上班族最擔心退休后的問題是“常生病、跑醫院”,但只有不到四成的上班族會購買商業醫療險來規避老年醫療支出侵蝕退休金的風險。
但根據衛生部門對醫療費用的統計資料來看,50歲后的醫療費用支出約占人一生醫療費用65%,為此提醒大家,退休后的醫療費用儲備和其他退休金儲備一樣重要,一旦老年醫療費用超支,將會嚴重侵蝕退休金。為此,準備退休金必須考慮醫療費用這個重要變量,最好能分成生活費、醫療費兩個專屬賬戶,并分別就不足的部分進行妥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