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解決這一關鍵問題,新中安徽工業大學曾杰教授、國團高效劉明凱教授與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李洪良副教授攜手合作,隊研取得了一項重要突破——他們成功開發出一種用于鋅-空氣電池的發出高效催化劑,有望在未來能源領域發揮重要作用。種用
該團隊創造性地結合了化學刻蝕和氮源錨定的保電方法,成功制備出高純度的雙原子鐵催化劑,并實現了對相鄰兩個鐵原子之間距離的精準調控。研究人員還將該方法拓展應用到一系列非貴金屬催化劑中,實現了包括鐵、銅、鈷、鎳、鋅、錳等多種非貴金屬雙原子催化劑的制備。
在鋅-空氣電池的正極測試中,這種雙原子鐵催化劑表現出了優異的催化活性、耐復雜環境能力和長時穩定性。實驗結果顯示,用其組裝的鋅-空氣電池,展示出高達190.6毫瓦每平方厘米的最大功率密度,顯著優于傳統鉑催化劑組裝的電池(151.7毫瓦每平方厘米)。
目前,該成果發表在國際權威期刊《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安徽工業大學為第一完成單位。
這一成果不僅為鋅-空氣電池提供了一種低成本、高性能的催化劑替代方案,更為推動鋅-空氣電池的大規模應用奠定了堅實基礎。隨著技術的不斷成熟和應用的不斷拓展,鋅-空氣電池有望成為未來能源領域的重要一環,為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貢獻力量。

關注本網官方微信 隨時閱讀專業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