階梯電價6月1日起推行,階梯收費江蘇等各地相繼公布聽證方案,為節引來網友扎堆“吐槽”:“說是電還80%的家庭不受影響,為什么我家這么節約用電,圖漲每月還是階梯收費超標?”從網友們曬出的電費單來看,不少居民家庭的為節實際感受與統計數據不符。而江蘇省人大法工委專家則明確提出,電還推行階梯電價,圖漲不能成為變相漲價的階梯收費“馬甲”。
兩口之家曬電費:月月超204度
網民“林海雪源”去年用電賬單
月份 峰電量 谷電量 合計用電量 金額
一月 167 280 447 194.00
三月 204 315 519 227.00
五月 203 272 475 211.00
七月 231 286 517 231.00
九月 296 279 575 265.00
十一月 207 268 475 212.00
(因為電費是為節兩個月繳一次,因此上述每筆合計用電量應為每兩個月的電還——記者注。)
“翻出以往電費繳費賬單,圖漲對照階梯電價204度基數,階梯收費不論春夏秋冬,為節我家兩口人竟然月月超?。‰娺€”江蘇的階梯電價聽證方案公布后,網友紛紛將自家的繳費單翻出來,細細核算用電量。網友“林海雪源”一算發現,自己家只有兩口人,在十分注意省電的情況下,竟然每月都超過第一檔電量204度,于是上網發帖吐槽。
在貼出的用電記錄中,“林海雪源”繳費最多的一筆是575度,平均每月用了287.5度,要比204度超出83.5度。即使是繳費最少的一筆447度,平均每月也有223.5度,超出204度近20度。
兩口之家用這么多電,是不是因為不夠節約?為了表明自己其實是個“省電派”,這位網友在回復中特地曬出了自家的電器情況:除廁所外,全部使用節能燈和日光燈;夏天睡覺時空調設定為29℃,吃飯時設定為26℃;冬天只在孩子回來才開空調,平時一人在家只有開電腦時才用低擋電暖氣;有電熱水器沒用電水壺;.洗衣機夏天兩天洗一次,冬天三天洗一次……該網友說,她已經非常注意節約用電了,還能再省一省的只剩下將電熱水器換為燃氣熱水器了。
這則吐槽貼一發出,迅速被點擊了1.8萬多次,回復達到298個,不少網友在帖子后面曬出了自家的用電量,其中大部分人吐槽204度的首檔電量要想不超,實在是“強人所難”。
“按照204度計算,平均一戶家庭每天用電量只有6度多。我們來算算,一臺冰箱一臺彩電一天要2度,廚房用電,包括微波爐、電飯煲、燒水壺、油煙機、電磁爐等一天要用2度,照明用電加電腦一天要1度多,這就5度多了,你不能用空調,不能用電熱水器,否則必超。”
不過,也有幾位省電有道的網友,還是能夠將每個月的用電量控制在204度以內,有的“省電達人”家庭月用電量,甚至只有兩位數。一位“省電達人”表示,自己出門都會將電閘拉下來,這樣能省不少電,一家人即使使用電磁爐和電熱水器,兩個月用電量也只有兩位數。
“夏天我們只是吹風扇,晚上也只是熱得受不了才定時開一會空調,再轉小風扇吹。當然冬天洗澡的時候肯定還是要開的。平時都不用空調,也不用取暖器,怕冷多穿點啊。”還有一位網友指出,離開這些電器,也并非不能忍受。
各地比較
第一檔電量,江蘇低于京滬浙
目前,全國多個省份和直轄市都已經公布了階梯電價聽證方案。其中,江蘇第一檔電量204度的標準相對較高。在華東地區,江蘇的第一檔標準要比安徽高出不少,但比上海和浙江的標準都要低。
其中,安徽有兩種聽證方案,一種方案中第一檔電量為120度,另一種方案中第一檔電量為150度。
浙江也有兩種方案,一種方案中,第一檔電量為213度,另一種方案則按年計算,具體為按年用電量2556度(213×12)設置分檔電量,平均每月也是213度。相比之下,浙江與江蘇經濟發展水平相差不大,但第一檔電量比江蘇高出9度。
上海的聽證方案則更為詳盡,包括月度、季節性月度和年度三套方案,每套方案的第一檔電量都比江蘇高。月度方案第一檔電量為戶均每月260度。季節性月度方案即考慮季節因素設定月度階梯電量,冬夏用電高峰時期,第一檔電量為戶均每月350度;非高峰時期第一檔電量為戶均每月210度。年度方案即按年設階梯電量基數實施,第一檔電量水平為戶均每年3120度(260×12)的用電量。
昨天最新公布的還有北京的階梯電價方案,其中第一檔電量是230度或240度,也比江蘇要高。
統計部門
江蘇標準來自8500戶家庭抽樣調查
江蘇現行公布的第一檔204度、第二檔348度兩個電量標準,是怎么測算出來的?其中,“80%家庭用電量低于204度”的結論,為什么與大多數城鎮居民家庭的實際感受不符?
就此,記者昨天再次采訪了國家統計局江蘇調查總隊消費價格處處長許家東。他表示,上述兩檔電量標準,是通過一定的樣本量調查出來的。統計部門對2011年江蘇省城鄉住戶的用電量進行了調查,抽取的樣本包括農村居民3400戶,城鎮居民5100戶。
至于這一樣本結構的合理性,他認為,是與城鄉居民住戶的比例大致相當的,“當然,后來也采用統計手段,進行了技術合成與處理。”最終顯示的調查結果是,80%的居民家庭,每戶每月用電量在204度以下;95%的居民家庭,每戶每月用電量在348度以下。
在抽樣用戶的確定上,許家東表示,是隨機選擇的,“都有具體的登記”。至于有些網友所提的“應公開調查樣本”的建議,他說,因為涉及居民家庭的隱私,不合適進行公布,而這也是統計法規中的規定。
與居民感受不符是因“城鄉差別”?
既然統計樣本顯示80%的家庭月均用電量低于204度,為何還會有這么多網友吐槽稱“不靠譜”?
許家東回應說,這在很大程度上與城鄉用電差距有關。這次調查的樣本量,城市居民家庭比農村家庭多1700戶,但這并不能完全避免這一差距。“大多數城市家庭用電比農村家庭多,兩者一平均,就把城市家庭的戶均用電量拉下來了。”他表示,或許大多數農村家庭都會覺得204度的標準比較高、通常情況下用不了這么多電,但是城市家庭可能會覺得很容易就超過這一標準,特別是在冬季和夏季,“比如,曬電費的這些網友,應該大多數都是城市居民。”
既然城鄉有差距,那是否應該考慮設置城市居民家庭、農村居民家庭兩個標準?
“理論上是應該這樣。”許家東說,這應該是物價部門考慮的問題,但他個人認為,如果推行城鄉分開,那還得再考慮地區差異、南北差異,“蘇北居民家庭的用電量,也沒有蘇南高。”
當記者提及北京公布的第一檔電量230-240度,要高于江蘇時,許家東表示,北京作為首都,總體生活質量要高于江蘇,或許這是原因之一。
專家觀點
階梯收費模式不能成為漲價的“馬甲”
“80%的家庭電費穩定,意味著另外20%的家庭電費要上漲。”江蘇省人大法制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劉克希,對這次階梯電價改革十分關注,昨天他對現代快報記者表示,根據現行聽證方案,意味著居民用電費用的總體上漲。他說,推行階梯收費模式,不能成為電力變相漲價的“馬甲”。
“這次電價改革,首先要明確指導思想,是為了節能減排,還是為了漲價。”劉克希提出,從前期各地公布的方案來看,大致可以概括出這兩個方面:一是80%的居民家庭不會因為階梯電價多掏錢,二是另外一部分用電相對較多的家庭要多花電費。一個保持不變,一個多支出了,“從總體上看,電力行業的收入是上漲的。”
記者查閱國家發改委2011年11月發布的《關于居民生活用電試行階梯電價的指導意見》,推行階梯電價的目的,是“為了促進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引導居民合理、節約用電”等。
劉克希表示,既然是為了促進資源節約,那么對用電量大的家庭提高收費,這不失為一種調節方式,“但同時別忘了,對于用電量低的家庭,也應該實行優惠,或者進行費用減免才對。”遺憾的是,江蘇等各地目前公布的方案,都沒有體現這一點。包括在國家發改委的相關指導意見中,同樣也只做了籠統的表述,比如:“近期著力于機制建設,保證大多數居民電價基本穩定。”
近年來,推行階梯收費的已不止電力價格這一項,還有水價、氣價等。對此,劉克希毫不客氣地指出,如果只注重懲罰性收費,而不對節約能源的進行優惠,“從某種意義上而言,階梯收費就成了漲價的一個借口。”他透露,幾年前南京市曾向省人大法工委提出,將階梯收費寫入相關地方立法中,結果被省人大法工委一致否決,“當時大家的觀點很明確,階梯收費不能成為變相漲價的借口。”
兩檔電量標準應該動態調整
對現行的204度、348度兩檔標準,劉克希還談到了另外一點,那就是“時效性”問題。
根據國家統計局江蘇調查總隊的介紹,上述數據來自于2011年江蘇城鄉居民家庭的用電量調查,而居民用電的情況是動態變化的,“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對電器的依賴也會越來越大,用電量自然也會越來越高。”未來幾年,甚至更長一段時間里,204度的標準,還能覆蓋城鄉80%的居民家庭嗎?
在國家發改委《關于居民生活用電試行階梯電價的指導意見》中,提出起步階段電價維持較低水平,三年之內保持基本穩定。劉克希表示,對照“80%居民家庭不受影響”的要求,第一檔電量的確定也應該保證在一定的年限里切實有效。“或許去年大多數家庭每月用電低于204度,今年或明年就遠遠高于這個數字了,那時候影響到的家庭就會比現在多得多。”據此,第一檔、第二檔電量的劃分,也應該根據居民用電量的變化,做動態的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