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患糾紛已成為當前醫療機構的防止難點,時常困擾著醫務人員,口腔有時甚至嚴重干擾醫療機構的醫療正常工作。嚴重時可以讓一名醫生被迫轉行。事故
去執行日常的細節工作,應該可以在最大程度上防范了醫療糾紛的措施發生。這里筆者整理了一些容易出事故的防止操作細節,以供參考。口腔
1.防止口腔疾病漏診、醫療誤診
要詳細詢問病史,事故仔細檢查,細節重視主訴,措施有疑問時及時請示上級醫師,防止積極開展科內或組內小會診,口腔充分發揚技術民主。醫療
2. 防止對患者全身疾病的漏診
對患者全身體疾病的漏診易導致口腔治療中的的風險加大,應嚴格規范的病史詢問,特別注意老年患者要注重詢問其家人了解其相關疾病。如是否有高血壓\糖尿病\血液病\間斷精神病等。
3.防止拔錯牙
拔錯牙是口腔科門診中的嚴重差錯事故(嚴重者可定性為三級醫療事故)
①嚴格執行操作規程、認真執行查對制度,拔牙前查對姓名、性別、主訴、診斷及牙位,必要時與患者或陪伴人員共同查對。
②畸形牙及替牙期拔牙須分清恒牙、乳牙或多生牙,必要時X線攝片檢查。
③拔牙時交接工作必須在患者面前交代清楚。
4.防止拔牙時誤傷鄰近組織
①拔牙時要保護鄰牙及口腔粘膜,用牙挺時,應將左拇指或食指按于鄰牙舌面;防止將鄰牙挺松和牙挺滑脫,致誤傷口腔粘膜。
②劈冠時骨鑿要銳利,錘擊力大小適當,防止齒槽骨折斷。錘擊下頜牙時,需用手托住下頜骨,以防下頜關節脫位。
③取斷根時手支點要穩,骨鑿或牙挺要放在根周間隙內,勿在牙根上加力,以免將牙根推出齒槽窩,誤入上頜竇腔或損傷下齒槽神經等。
④根尖無感染的小斷根,可以不取出,但須向患者說明。
5.防止拔牙后出血
①拔牙、手術及潔治時,應先問明有無血液病史,必要時檢查出血時間及凝血時間。
②動作要細致輕巧,勿損傷鄰近組織。
③拔牙創口內的肉芽組織須徹底清除。
④較大的拔牙創口或軟組織撕裂較重者,須縫合創口。
6.防止引流條或異物遺留于創口內
①每次換藥時,記錄引流條的數目,換藥時先取出引流條,再沖洗或探測創口,以防引流條落入創口內。
②拔牙或手術后清查創口,防止棉球或小敷料遺留。
7.防止擴孔針、鉆頭、注射針頭折斷或松脫誤吞
有文獻報道,口腔治療中的異物誤吸最易發生在婦女兒童,因此針對這類患者要格外小心。發生此種情況時醫生自己務必不要驚慌,盡量囑患者放松低頭吐出;如一旦器械誤入消化、呼吸道,應馬上請相關醫生會診。臨床工作中要注意下面這些細節:
橡皮障很重要,同時要注意夾子不要誤吞,可用牙線系好。
①根管治療時精力集中,認真操作,動作輕巧,按擴大針序號依次擴大根管,擴大針尾部可拴絲線,套在手指上,以防滑脫誤吞。插針攝片時醫師不得離開。
②磨牙前檢查鉆頭運轉情況,如有松脫或轉動不靈等異常現象,須立即糾正或更換。
③沖洗或注射前針頭須接緊,以防脫落誤吞。
④各種針頭如有變質、生銹,須及時更換,以防折斷在組織內。
8.磨牙時防止誤傷口腔粘膜
①調整好椅位,枕頭要固定牢靠。
②磨牙時務必囑患者頭部勿動,勿隨意閉口,用砂輪、砂紙片作基牙預備或使用渦輪磨牙機時尤須強調注意,以防誤傷組織。
③掌握好手、腕、肘之支點,尤其是手支點要固定好。
9.防止托牙丟失、弄錯
①建立模型登記制度。
②每一步驟注意查對。
10.防止套冠及托牙誤吞
①試戴套冠時,患者頭部不宜過仰。
②一個單位的套冠原則上不要試戴,必須試戴時,須暫時粘固。
③托牙固位不好時,應防止松脫誤吞。
11.防止自凝塑膠墊底后取不下來
在口內墊底時,術者不能離開患者,掌握自凝塑膠的結固時間,在夏天或溫度高時尤應注意。
12.上述各項措施應定期檢查討論。
對引進的新技術、新設備可能導致的新的潛在危險要引起重視并主動制定相關預防措施。 對新來科室人員應及時講解、交代清楚。
隨著市場競爭變得越來越激勵,越來越多的民營醫療機構開始變得經營困難,作為投資人或者是經營者也開始鋌而走險,通過低價導流,或者是過度醫療等不良手段提升業績獲取利潤。
然而隨著患者的維權意識逐年提升,醫療服務行業也開始成為一個高風險的行業。
因此作為一名醫療機構的經營者如何避免醫療糾紛,處理好醫療投訴,必然是日常管理工作中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管理環節。
來源:中齒資訊
本文由(王楊)轉載自:網址https://mp.weixin.qq.com/s/xlnbvVg_dq5T5vNaK6Hhy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