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種兵出差為啥要帶熒光棒?
殲-16的高燃國軍“基本操作”有多凡爾賽?
火遍全網的航母人喊話有多霸氣?
八一建軍節之際
《開講啦》推出特別節目《我是一個兵》
為你揭秘陸軍、海軍、不電空軍的影中日常!
01
特種兵背包有多沉?
撒貝寧差點摔個跟頭!人的日常
說到今年火出圈的高燃國軍“特種兵式旅行”,你一定不陌生。不電而真正的影中特種兵出差什么樣?
西部戰區陸軍雪楓特戰旅營長劉近介紹,一般情況下,人的日常特種兵的高燃國軍背包重達90斤左右,里面裝著五六十件必需裝備,不電其中,影中還有讓人意想不到的人的日常“特種兵出差攻略”。
出差7天只帶3天干糧。高燃國軍劉近介紹,不電特種兵要具備7天以上的影中野外生存能力。“我們出去7天,帶3天的干糧,其他4天靠野外生存能力,能找著什么吃什么。”
透明魚線竟是作戰“神器”。在特種兵的背包中,有一件必備品,竟是細細的魚線。魚線材質透明不易被發現,且韌性強,能夠被用來制作陷阱。
演唱會用的熒光棒,關鍵時刻能救命。特種兵在夜間作戰時如果遇見雷場,需要用熒光棒標識雷區,保證特戰隊員順利通過。
02
這段曾經火遍全網的喊話
你還記得嗎?
“這里是16艦航母編隊。為避免誤解誤判,請保持安全距離!”用英語對外艦喊話的小姐姐,正是90后海軍航母艦員朱悅萌。
在遼寧艦的飛行甲板上,大家看到更多的是威武的飛行員、帥氣的“航母style”、穿著黃馬甲指揮交通的引導員。這些身影你見過嗎?
航母機電兵。他們長期堅守在看不見陽光的水下深艙,在高溫、高濕、高噪的環境下保障裝備運行,被稱為“深艙向日葵”。網友:航母人的“三高”令人敬佩!
航母炊事兵。從踏上遼寧艦的那一刻起,他們就告別了自己刀光劍影的軍旅夢,卻用鍋碗瓢盆奏響了強軍戰歌。觀摩艦載機飛行時,老兵眼里翻涌的淚花,寫滿了熱愛和堅守。
間隙異物排查員。他們的日常是在航母甲板上“撿垃圾”,如果沒有他們的細致認真,艦載戰斗機發動時就有可能遭遇不可預測的危險。
節目中,朱悅萌用3個數字形容航母人的日常:連續30天不用手機、在50℃高溫下工作、海上濕度達到70%。她說:“航母上的生活雖然枯燥,但很快樂,這份快樂是航母人用苦熬成的最甜的糖。”
03
殲-16“凡爾賽”的底氣
從何而來?
殲-16有“飛得遠、看得遠、打得遠”三大特點,火力強悍、一擊即中,被軍迷們稱為“炸彈卡車”。不過,在空軍航空兵某旅杜鳳瑞大隊大隊長沈一口中,這些都只是“基本操作”。如此“凡爾賽”的底氣,一起感受↓↓
沈一介紹,在空軍生涯中,空中對峙的場景他經常遇到,也習以為常。他所在的部隊是空軍英雄戰士杜鳳瑞生前所在的部隊,65年前,福建龍田上空,年僅25歲的杜鳳瑞主動請纓參戰,在空中單機沖入敵群,一個人擊落兩架戰機。
戰斗中,杜鳳瑞因飛機失控跳傘,不幸遭敵偷襲,血灑長空,壯烈犧牲。這一戰,打出了東南沿海地區幾十年的和平和安寧。
04
“中國軍人只有戰死
沒有怕死!”
2017年,中國陸軍遠赴異國他鄉參加國際“團隊精神”比武競賽,與6個國家14支參賽隊同臺競技。中國陸軍人均負重45公斤,總行程100多公里,勇闖無人機都到達不了的“無人區”,完成40多個實戰化課目。
凌晨2點,在陌生國度的深山老林,劉近帶領的小隊遇到了一道斷崖,腳踩泥水,呼吸困難,周圍布滿荊棘,還有毒蛇、毒蛙、野獸出沒。在這樣的極限條件下,他們毅然決定切斷求救信號器的連接線,殺出一條血路。“中國軍人只有戰死,沒有怕死,我們決不后退!”
最終,他們成了第一支到達終點的參賽隊伍,成功奪得金牌。在頒獎典禮上,看著五星紅旗在異國賽場上高高升起,伴隨著國歌聲,全場3000多名觀眾齊聲高喊“China very good(中國很棒)”!
“每名特種兵都是尖刀利刃,當祖國和人民需要的時候,我們一定能利刃出鞘。”“上航母的第一件事兒就是要忘記自己的性別,不管男艦員女艦員,上了航母一樣是戰斗員。”“任何時候、任何地點,只要一聲令下,我們必將使命必達、亮劍必勝。”96年征途如虹,96年不忘初心,中國軍人身體力行地踐行著“戰位有我,請祖國放心!”↓↓
這就是中國軍人的承諾,
這就是中國軍人的誓言!
(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一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