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璟
對于全球第一大外匯儲備如何使用,走出去全球最大商業銀行董事長終于發聲。姜建
業內通常認為,清外減少巨額外匯儲備有兩種思路,匯儲一是備或減少“雙順差”,二是可支將外匯儲備借給中國企業,用于國際投資。持企
然而,走出去后者如何實現卻一直未有定論:是姜建發行外匯儲備債券、放開企業購匯需求,清外還是匯儲另有他法?
12月15日,工商銀行董事長姜建清給出建議:“金融機構可以承擔一部分外匯管理的備或責任。通過把部分外匯儲備借給商業銀行或者政策性銀行,可支來支持企業走出去。持企”
中國工商銀行已然開始大規模海外布局。走出去目前,工行已在全球33個國家擁有分支機構,若算上控股機構,約覆蓋50個國家。如此大手筆的背后,對中國對外投資即將進入大規模拓展周期的估計,或是姜建清如此決斷的原因之一。
對外投資大規模拓展周期預言
“應該迅速降低甚至取消中國對外投資的順差,這對中國經濟實現結構調整和可持續發展非常重要。”姜建清認為這一周期即將到來。
根據鄧寧的投資發展周期理論,當一個國家的人均GDP超過4750美元,該國對外直接投資力度會明顯增加,對外投資金額表現為正值。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統計數字顯示,去年中國人均GDP為4382美元。這意味著今年即將到達4750美元的階段。
“如果這個投資發展周期理論在中國具備適應條件,我判斷中國對外投資即將進入大規模拓展周期。”姜建清說。
而這一拐點尚未來到。姜建清列舉數據:2010年中國對外直接投資是688億美元,而今年前九個月這一數字是446億美元,與去年相差不多。
他認為,要堅定不移地推進產業資本全球化,同時要進一步推出支持對外直接投資的政策,尤其要加大民營企業海外投資的力度。
金融機構管理外匯設想
中國企業對外投資的步伐正在加大。2010年,中國對外投資為688億美元,總量為全球第二,目前中國在海外共有1.3萬家企業。而這些企業如果使用人民幣投資面臨著外匯升值的風險。
“對外直接投資有較大的匯率風險,即使收益率達到10%,如果人民幣升值5%,凈收益率只有5%。影響對外投資的一個重要原因也是擔心人民幣升值的結果,如果用外匯直接投資便可解決這一問題。”姜建清說。
他建議,可以開拓外匯儲備管理和使用新的思路,調動國內各專業金融機構參與外匯儲備的投資管理。“我們豐富的項目開發融資和評審管理經驗,比較貼近市場和客戶,同時掌握企業的大量項目信息。可以把外匯儲備借給國內的商業銀行、政策性銀行,除金融機構購匯外,還可采用儲備注資、委貸、貨幣互存、外儲借款或定向債等多種委托投資方式,用于商業性和政策性的‘走出去’融資。”
姜建清還建議,放松境內企業并購換匯限制,給銀行并購貸款等外匯支持,但要以凈資產設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