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2021年考研復試國家線公布,避雷秘籍最近各校陸續開始研究生招生復試環節。學霸新聞 研究生面試環節,也被導師們喜歡什么樣的刷位學生?哪些行為容易引起“反感”?面試前可以做哪些準備工作? 《中國科學報》特別邀請到3位研究生導師,一起談談研究生面試環節的導師“那些事兒”。他們分別是傳授北京科技大學教授王沿東、北京交通大學教授徐猛、考研科學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研究員李昺。復試 《中國科學報》:研究生面試環節,避雷秘籍您喜歡什么樣的學霸新聞學生? 王沿東:一是有扎實的基礎、靈活的也被思維;二是誠實,實事求是刷位;三是理解本科的結業課題。理工類大學對專業課更為看重,導師比如是傳授否做過實驗,對各種研究方法的考研科學理解和使用情況如何,是否使用過實驗儀器,是否獨立進行過數據分析等。 徐猛:有禮貌、積極向上、表達清晰的學生,這些從學生的行為舉止、回答問題以及著裝等方面具有明顯或者潛在的體現。比如,學生回答問題時,敢于發表意見,不怕說錯,簡單明了。 李昺:基礎知識扎實,思路清晰、邏輯性強,坦率誠實的學生。 《中國科學報》:哪些行為容易造成研究生面試環節被“刷”? 王沿東:一是缺乏抗壓能力的學生,考生在面試時不要緊張,盡量保持放松,但對于緊張的學生,評委組也會引導學生逐漸放松。二是筆試分數很高,但面試問題都無法應對的學生,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考生只停留在書本知識,缺乏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而理工類院校對這方面的能力更為看重。 徐猛:一是面試時無法體現自己的專業素質;二是對報考的專業不夠了解;三是面試時過分緊張,情緒失控,心理素質不過關等都是面試容易被“刷”的原因。研究生面試是學生綜合素質的比拼,評委組一般會從學生的基礎知識、思維、表達以及心理等方面進行考察。 李昺:一是故意回避考核老師的問題,顧左右而言他;二是不能實事求是,“發揮”過度;三是回答問題思路不清晰,不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四是交流溝通能力欠缺等。 《中國科學報》:研究生面試環節,哪些行為會引起您的“反感”? 王沿東:一是不誠實,不管考生是否繼續攻讀研究生學位,誠實都是應該具備的品質;二是“夸夸其談”、只停留在表面,不能深入研究的浮躁狀態。總體而言,評委組非常尊重每個學生的個性和特長。 徐猛:一是過于緊張,考生在面試環節的自信非常重要,要實事求是地將自己優秀的一面展現出來;二是回答問題時,答非所問或者“夸夸其談”。 李昺: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長處和閃光點,從開展科研工作的角度來講,謙虛謹慎,坦率誠實最重要。 《中國科學報》:請您為準備參加研究生復試的學生,提些建議。 王沿東:知識面一定要寬,要把基礎問題理解透徹。 徐猛:一是要注意自己的形象,候場、面試、離場等整個過程都要注意;二是要自信,適度緊張但不要過分緊張,在面試前可以將自己的收獲與成果進行梳理,面試中要保持平穩的心態,靈活應對各種情況;三是要明確讀研目標,可以提前聯系導師進行溝通,對自己報考的專業有充分地了解,對自己的研究生生涯有所規劃。 李昺:基礎知識是最重要的,在牢固掌握本學科基礎知識的前提下,閱讀一些專業書籍和文獻資料,對自己所選擇的學科領域有比較宏觀的了解,能夠知曉本學科領域的幾個前沿課題,并對某個問題能夠有自己的見解。 《中國科學報》:研究生學習過程中,要注重提升哪些能力? 王沿東:最重要的是創新能力,還有分析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此外,還要經常與高年級學生交流學習,不要“閉門造車”。 徐猛:研究生學習不同于本科生學習,最重要的就是培養獨立的科研創新能力,有意識地培養自己的學習能力、執行能力和堅持能力,要領悟研究方法,積極創新,但創新并非“從零開始”,而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用俯視全局的高度尋找創新的機會、新的對策和路徑。 李昺:一是要積極主動地溝通交流,多向導師和研究組的學長請教學習;二是多讀文獻,勤歸納,勤總結;三是多參加各種學術活動,使自己的思維處于“激發態”;四是抓住各種機會,鍛煉書面和口頭表達能力;五是對于理工科從事實驗研究的學生,要養成準確、完整、如實做實驗記錄的習慣。 版權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科學報、科學網、科學新聞雜志”的所有作品,網站轉載,請在正文上方注明來源和作者,且不得對內容作實質性改動;微信公眾號、頭條號等新媒體平臺,轉載請聯系授權。郵箱:shouquan@stimes.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