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購房群 買房優惠資源限時領!逆襲

原標題:權責不清、牡丹停車混亂、園東樣多線路老化的區變牡丹園東里小區變樣了,多物業共管小區是物業如何“逆襲”的?
來源: 北京日報
記者:鹿藝佳
停車管理混亂,垃圾無人清理,共管線路隱患重重……“小區管理那叫一個亂。小區”曾有居民反映,逆襲牡丹園東里小區建成30余年,小區內部產權結構復雜,18棟樓中既有商品房,也有房改房、回遷房等,共18家產權單位,由5家物業提供服務,物業費各不相同,服務標準參差不齊,小區居民備受困擾。然而近日記者來到花園路街道牡丹園東里小區,卻發現小區的衛生環境和居住體驗都不錯。這個老小區是如何實現逆襲的?記者進行探訪。
看變化
小區不再“北干凈南臟亂”
牡丹園東里小區北邊是高層塔樓區,南邊是低層板樓區,居民王女士帶記者從小區西門一路往東走,沿途路面干凈整潔,兩側綠化帶修剪地整整齊齊。
王女士說,就在半年前,小區還是“北干凈南臟亂”的景象。作為將近20年的老住戶,說起小區里的變化,她的感受頗深。“以前,就以咱們腳下這條路為界,南北兩側判若倆小區。”王女士說,北側區域有物業管理,比較干凈,南側公共區域卻是失管狀態,同一條路,北邊的綠化帶整整齊齊,南邊卻長期無人打理,雜亂的灌木霸占了本就狹窄的人行道。南側區域一座小廣場垃圾常年無人清理,居民投訴不斷。
屬地牡丹園東里社區十分頭疼。社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南側的小廣場沒人管理,只好社區兜底,多年來,這里成了社區周末清潔日活動的“專區”,工作人員召集黨員和居民志愿者來清掃垃圾,即便如此,也只能簡單處理枯枝落葉和生活垃圾,對于常年擺放在此的大件垃圾卻無能為力。
王女士帶記者來到這座居民和社區都頭疼的小廣場。只見大家口中的垃圾已不見蹤影,草木修剪一新,幾位老人正在步道上散步。一位老人說,小區清運垃圾時,整整裝了十幾車才全部運走,小廣場終于恢復為居民休閑遛彎兒的場地。
探病根
多方共管服務參差不齊
花園路街道物業管理科負責人告訴記者,小區涉及商品房、房改房、回遷房等,包含18家產權單位,由5家物業提供服務,由于歷史遺留問題復雜,物業職能及權責不清,小區內18棟樓物業費各不相同且服務標準參差不齊,多物業治理亂象成為了社區治理的“頑疾”。
“這5家物業中,只有一家在小區內有辦公地點,其他幾家物業平時根本找不著人。”王女士說,除了居民樓外的公共區域無人打掃,居民更怕家里遇上管道爆裂、廁所返水等緊急情況。“物業在小區里沒有駐點,就算好不容易聯系上,也得等維修人員大老遠趕來,維修費用高不說,時間一耽誤,家里被淹,損失更大。”
“樓里線路早已老化,有的綠色外皮已經發黑變形,有時甚至會冒煙,有嚴重安全隱患。”居民陳先生說,這些線路早該更換,苦于自家所在居民樓沒有物業管理,大家只能時刻留心火災隱患。
居民李先生說,大家明明住在同一個小區,卻出現“有人花錢找地兒停車、有人免費占車位”的怪現象。“一家物業聘請了第三方停車公司,但只能在這家物業的管理區域內開展停車管理,只有這家物業服務的居民要交停車費。即便交了費用,也只有租用固定車位的車主不用發愁停車,臨停依然可能找不到車位。而在其他物業的管理區域內,車主卻可以隨意免費停車,甚至可以用地鎖、雜物占據多個車位。”李先生說,這樣一來,沒固定車位的車主漸漸都把車往免費區域停,實在找不到車位,就停在消防通道上。“這些區域沒有物業管,占消防通道、安地鎖都沒人過問。”
街道負責人說,小區內部環境衛生、設施維護、停車管理等公共區域問題不斷,單項治理只能緩解一時之需,卻治標不治本。必須統一物業管理,統一服務標準,讓住在同一個小區內的居民,能享受到同等的“待遇”。
解難題
花兩年統一物管會選聘新物業
“多物業小區的歷史問題錯綜復雜,治病根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我們從一開始就做好了‘打持久戰’的準備。”街道相關負責人說。大家一上來就碰到了難題——統一物業需要業委會牽頭組織居民投票,可小區里竟同時有兩個業委會。
原來,小區名字叫“牡丹園東里”,里邊卻有兩棟居民樓的樓牌為“牡丹園北里1號樓”“牡丹園北里2號樓”,很多居民認為這兩棟“北里”樓和其他“東里”樓不屬于同一個小區,因此多年前小區成立業委會時,居民就按照樓牌的名字,分別成立了北里業委會和東里業委會。“連兩家業委會都各管各的,統一物業根本無從談起。”
2020年《北京市物業管理條例》正式實施,屬地立即抓住時機,帶著對《條例》的詳細解讀,耐心向兩個業委會的成員溝通、解釋。“不論‘東里’還是‘北里’,大家都從同一個大門進出,水電、消防等公共設施也都共用,毫無疑問屬于同一個物業管理區域,按照《條例》要求,一個物業管理區域內成立一個業委會。”街道負責人說,明白了相關規定,兩家業委會成員終于坐在了一起,在屬地牽頭下,共同組建了物管會,這讓小區統一物業走出第一步。
2021年起,新成立的物管會成立開始摸底調研,確定小區業主戶數、面積等,為召開業主大會做準備。“居民要投票表決是否同意解聘當下的5家物業,再投票選聘新物業。”社區工作人員說,這最關鍵的兩步也是最難的,有的居民長期受小區失管的困擾,迫切想要統一物業,可也有一些居民有種種擔憂。“我家這棟樓的物業管理還不錯,萬一換了還不如現在這個怎么辦?”“我本來有車位,統一物業后會不會反而不好停車了?”“幾家競標的物業來開過宣講會,聽起來是挺不錯,入駐以后真能和說的一樣好嗎?”面對居民的擔憂,屬地組織答疑會、溝通會,并和居民入戶、電話溝通,逐一解答居民的疑慮。“光大大小小的座談會就開了30余次,與居民的直接溝通更是數不過來。”
不斷溝通中,越來越多居民認可統一物業的重要性。一名居民說:“雖然我家樓下物業經常打掃,旁邊卻沒人掃。稍微一刮風,垃圾不就吹過來了?只有整個小區都干凈了,大伙兒的居住環境才能真的變好。”2022年9月,新物業經過業主投票選聘,正式入駐牡丹園東里小區。
半年來,新物業對小區統一進行修剪綠植、清潔路面、翻修廣場、檢修電梯、更換線路……居民說,現在的小區看起來終于像是一個“整體”了。
新挑戰
設施老化停車管理仍待推動
記者來到牡丹園東里小區時,正趕上小區20號樓內一戶居民家中返水。物業經理說,老物業雖然撤走了,但由于部分老物業材料遺失等原因,沒有完成移交,他手頭并沒有這棟樓的管線圖紙,不知道線路是如何鋪設的。20號樓是一棟6層板樓,按照經驗,沒有地下室的板樓管道一般是地埋管,維修就需要挖開一樓住戶家的地板,破壞居民家的整體裝修,不維修又影響正常生活。
正在大家發愁之際,一位樓里的老住戶回憶起,這棟樓有一個地下走廊,并帶維修人員來到樓道內。樓道內鋪著一整塊木板,維修人員將木板移開后,果然發現下方有一個檢修口。維修人員立即從檢修口進入地下走廊,從這里可以對管道進行維修。
記者了解到,由于物業入駐時間短,小區情況復雜,老物業資料移交不完整,加上各類歷史遺留問題,新物業很多工作開展起來顯得束手束腳。物業負責人說:“有些問題能夠快速解決,但公共設施老化、停車管理等問題,需要一步一步走。”半年來,新物業逐步檢修污水管線,居民訴求較集中的停車管理也提上了日程,目前正在對小區內停車位進行重新施劃,停車管理方案已初步制定完成,小區內車位將納入統一管理。街道負責人表示,“持續兩年多的努力,終于為小區帶來了變化,雖然依然面臨很多困難,但統一物業已經開了個好頭,讓問題有了解決的出口,我們有信心,讓小區變得越來越好。”
記者手記
敢啃硬骨頭
老舊小區樓齡高、問題多,居民投訴集中。《北京市物業管理條例》在2020年正式實施后,對老小區成立業委會、優化物業管理起到了推動作用,一些失管老樓得以舊貌換新顏。但還有許多老舊小區歷史遺留問題復雜、物業管理權責不清,對基層治理來說,無疑是難啃的硬骨頭。居民對此投訴不斷,基層工作人員也一肚子苦衷。
牡丹園東里小區的逆襲之路,讓基層治理看到更多可能性。牡丹園東里小區的疑難雜癥來自多物業共管導致的標準不一、權責不清。這塊硬骨頭,屬地啃了近兩年半,成立物管會、組織業主大會、選聘新物業……每一步都千頭萬緒,持續不斷的溝通、協調,需要足夠的耐心決心。解決老大難問題是提升居民幸福感的關鍵。屬地沒有只想立竿見影出成績,而是將解決居民訴求放在首位,滿足居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怕難、不怕煩,不怕啃硬骨頭。
同時,該小區統一物業的經驗也給更多同類小區提供了破題思路:相信居民自治在解決多物業問題上發揮的力量。過去小區有沒有物業、是哪家物業不由居民決定,屬地推動問題解決的力度往往取決于物業的態度,如今越來越多小區成立物管會、業委會,不妨試試通過召開業主大會,屬地發揮引導溝通作用,居民的事兒最終由居民來決定。
當然,我們也應當意識到,對多物業共管的老小區來說,統一物業不是終點,而是新的開始。諸多歷史遺留問題并不會因為物業的統一而自然消失,仍需屬地、物業和居民協同合作,勁兒往一處使,才能讓老小區煥發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