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DA從動機、周末雜談態度和做法方面談483和警告信的交流回復
最近在讀前FDA藥品合規辦公室代理主任Tom Cosgrove先生2017年6月在ISPE-FDA-PQRI聯合會議上報告,討論483和警告信的周末雜談回復,直言FDA的交流一些看法,頗有啟發,周末雜談現與大家分享其中三點。交流但為便于理解,周末雜談先做些鋪墊。交流
2007年,周末雜談FDA時任GMP副處長的交流Nick Buhay在談到與FDA交流時,曾說:‘企業就GMP違規事宜電話問詢FDA,周末雜談若是交流只得到這樣的回復,“我們正在處理此事(we are working on it)”,周末雜談就要擔心了。交流首先,周末雜談這是慣用的搪塞話,千萬不要理解為FDA真的正在處理。進一步,說這樣籠統的話,意味著FDA可能沒有什么具體的可說,意味著你問詢的案情可能已經被放置起來了’。
其實,生活中也有類似情況。當問某人一個具體問題時,若是回答泛泛空洞,常見原因有:以為空洞的回答就夠了;沒聽懂問題但又不想承認沒聽懂;不知答案但又不想承認不知;知道答案但不想說。第一種情況,說明此人不知己不知彼,水平有限。中間兩種情況,說明此人不僅水平有限,而且不實在。最后一種情況,可能是不便捅破、不敢直言、或另有隱情,比較復雜。
現在來看看Cosgrove主任說的三點看法。
(1) 企業的回復包含大量的原始資料和數據,但無提供提綱攜領的分析。回復483是無需“大興土木”的,除非是為了掩蓋什么東西,這是騙不過我們的。如果企業有好的回復,我們讀到回復信的前一頁半紙,就已經知道了。好的回復會明確地給出佐證的出處,而且處處自洽。拋給FDA大量的、分析起來費事費力的原始資料和數據,要么是企業不知如何從中找出根因,要么是有見不得人的問題,但又不想讓FDA發現,所以用這種“看似什么都給你了,實則是諒你也沒精力看”的糊弄做法。我是(刑事)檢察官出身,明白。
(2) 企業雇用咨詢師或咨詢公司,但卻不向FDA說明咨詢的范圍及是否向咨詢師或咨詢公司開放所有(重在“所有”這兩個字)的資料和數據。雇用好的咨詢師或咨詢公司,將企業向他們全面徹底地開放,并允許他們與FDA自行交流,這些做法本身就說明企業的情況在好轉。但若是限制咨詢師或咨詢公司對企業的調查或與FDA的交流,并不明確告知FDA這些限制是什么,則無助于警告信的解除。
(3) 下面是一些具體的、常見的483或警告信回復中的問題:
-未對483中的具體缺陷,做直接的回復,
-談原則,不談具體,
-引用的數據與要回答的問題關系不大,
-未對計劃采取的CAPA,給出承諾和完成時間表,
-說已經制定了CAPA和SOP,但未附上具體內容,更談不上給出制定的依據和道理。
Cosgrove主任推薦的與FDA交流溝通的方式是:做出非常具體的承諾(commitment),定期不斷地發給FDA發信、提供資料和數據,不斷地向FDA展示企業說到(承諾的)做到。
按說 , FDA是監管藥品的,不是教企業做人做事的。但讀了Cosgrove主任的這些話,不難得出如下的結論:與FDA交流 , 動機要正,態度要誠懇 , 做法要科學合理,否則風險大。
作者:榆木疙瘩
來源:新浪醫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