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南州堅持以文塑旅、詩和遠方以旅彰文,大力緊扣創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推動國際山地旅游目的文旅地和國際一流山地旅游目的地、國內一流度假康養目的興州地,以文旅興州戰略為總抓手,闊步推動文化旅游業創新發展,詩和遠方加快旅游業轉型升級,大力努力實現旅游業高質量發展。推動
今年1至11月,文旅全州共接待游客7316.83萬人次,興州同比增長64.06%,闊步實現旅游綜合總收入762.62億元,詩和遠方同比增長67.83%;游客人均花費868.72元;前三季度,大力旅游及相關產業增加值57.02億元,推動占GDP比重5.43%。以旅游業為龍頭的第三產業,讓群眾的增收渠道越來越寬、荷包越來越鼓。
一
春華秋實,夏茂冬藏。冬日的萬峰林更顯氣勢,村舍、河流靜謐地坐落在峰腳下,被山中的水霧或濃或淡地籠罩著,猶如一幅水墨丹青。峰回路轉間,一座座各具風格的民宿點綴田野,陪伴四季田園的孕育與豐收。
近年來,興義市以“民宿+民族文化”“民宿+采摘”“民宿+養生”“民宿+運動”為發展主線,打造推出文化元素豐富的各式民宿,民宿業呈現集群式發展。
據統計,萬峰林轄區內登記的鄉村民宿現有214家,民宿類型幾乎無同質化現象,其中有50多家由外省人創辦。平常客房入住率在85%左右,周末和節假日客房入住率達100%。
不止于興義,近年來,黔西南州各地善用資源、深挖文化,秉持綠色發展、保護優先發展理念,立足優良的氣候環境、優美的城景融合、最美的錐狀喀斯特地貌三大旅游資源優勢,著重開發鄉居、度假、種養等類型產品,打造生態鄉村民宿,豐富民宿文化內涵,使每個村寨擁有屬于自己的文化IP。
特色精品鄉村民宿,有效盤活了農村民房和農家資源,推動了農村人居環境升級改造。村民在出租房屋獲取收入的同時,可就近到民宿務工增加收入,通過參與民宿的經營管理,實現自身生活習慣的規范,服務意識、服務能力的積累,為開啟新生活、開發新旅游產業提供了支撐。
今年36歲的李昌蕓,是萬峰林街道萬福村村民,已經在悅景灣客棧擔任客房主管3年多時間。“以前,我主要靠外出打臨時工維持生計,收入不穩定。現在當客房主管,每月基本工資3000元,還有提成獎勵。”李昌蕓說,現在還能照顧老人和小孩,生活越來越好。
二
在萬峰林,山峰是景,田園是景,村莊是景,就連蛋炒飯也是一景。
三個雞蛋、四碗米飯,加上一勺酸爽的糟辣椒、一小把蔥花,沒多久,一鍋金黃的蛋炒飯就做好了。別看師傅手速這么快,但窗口旁等著取食的客人依然排起長隊。
雖然已經排了20余位客人,但興義萬峰林黃秀蛋炒飯店老板陳靜說這人氣也就一般,旺季客人排隊要排到餐館對面的停車場。“旺季時每天下午兩三點鐘就賣完了。有的客人專程開幾百公里車來,就是為了來吃我家一碗蛋炒飯。”
陳靜的農家小院炒了近十年的蛋炒飯,最多的一天賣了600多碗,日均也能達到300碗。小院所在的村子就有16家主打蛋炒飯的農家樂,依靠這個“香噴噴”的產業,年均創收超過700萬元。
一碗蛋炒飯成了當地的“網紅”產業,也讓旅游成為當地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
如今在萬峰林景區,只要是農家樂餐館,家家可提供蛋炒飯。專業蛋炒飯餐館,從最初的一兩家發展到現在的30多家。特別是在將軍峰腳下的將軍橋一帶,形成了“蛋炒飯一條街”,每天,每家的生意都異常火爆。
同是炒蛋炒飯的老板陳尊祥說,他家餐館經常有外國游客光臨,接待了包括來自美國、法國等10多個國家的客人。
對于陳尊祥來說,黔西南山地旅游持續井噴,變化就在一碗又一碗的蛋炒飯中,透視的卻是黔西南旅游發展的無限生機與活力。
三
這段時間,一個投資8.5億元的康養小鎮建設項目正在加緊建設,小鎮的房間都是由幾十甚至上百年的老宅子修繕而成。
像這樣山石壘砌、黛瓦為頂的桿欄式建筑,是西南地區最傳統的民居,也是不少人記憶中老家的模樣。
民居修繕負責人岑興明介紹,為保護和還原村落的布依族鄉土風情,“納具體和園”康養小鎮的修繕者大多是曾經生活在這里的村民,在保留民居主體的前提下,對室內居住設施和室外庭院進行改造提升,讓老宅子滿足現代人的居住需求,讓游客在這里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
引導各個旅游行業經營主體深耕傳統鄉愁文化的同時,興義市還統籌資源,打造首個文化旅游產業化生態系統和產業鏈平臺,提升服務質量,讓游客“游在遠方似故鄉”。
在興義萬峰林鄉愁集市,游客張夏正在文創店里挑選特色銀飾。“剛才逛了一圈,產品比想象的豐富好看,還蠻意外的。”
倚靠萬峰林豐富的旅游生態和人文內涵,當地通過打造2個國家重點旅游村寨、2個省級重點旅游村寨和1個甲級旅游村寨,以特色鄉土旅游助推鄉村振興。
位于興義東峰林內的天下布依景區是黔西南近年來重點打造的旅游綜合體項目,含布依文化、山水自然、康養之路、生態居住、溫泉度假等板塊。景區內布依族吊腳樓渾然一體,還有行游娛體驗……
今年上半年,興義市旅游總體接待人數超過1472萬人,實現旅游總收入230億元,帶動3萬多人就業增收。
四
近年來,黔西南持續打好山地旅游牌,推動“旅游+”“+旅游”多產業融合發展,積極策劃組織各類山地戶外運動賽事活動,先后舉行了萬峰林國際徒步大會、興義萬峰林國際山地越野跑公開賽、興義萬峰湖野釣大獎賽、普安江西坡國際山地自行車賽、晴隆“二十四道拐”汽車拉力賽、義龍全國壘球錦標賽等戶外運動賽事。
這些賽事活動,吸引著來自國內外8000余名專業運動員和超過2萬余名戶外運動愛好者參加。
全州陸續建成的生態體育公園,豐富了旅游業態,將觀光游逐步向康體游、體驗游、休閑游、深度游轉變,擴大了旅游范圍,拉長了旅游時限。
在安龍縣,“體育+旅游+扶貧”模式在此被探索。安龍國家山地戶外運動示范公園的建成,不僅讓運動愛好者可以體驗棧道攀巖、ATV越野車、皮劃艇等驚險刺激的“水陸空”戶外運動,還為周邊村莊帶來機會,一個個農家樂、客棧建起,梨樹、拉坡等村近410戶村民享受到了旅游帶來的紅利。
普安縣生態體育公園依托江西坡萬畝茶場建成的國際山地自行車賽道,讓村落、茶場、稻田、果園點綴其間,形成山地自行車賽道獨特魅力,被稱為“中國最美山地自行車賽道”。貴陽山地自行車愛好者李潤從2016年起每年都到國際山地自行車賽道上跑上一圈,他說:“賽道兩旁樹木繁茂、極目即景,還有陣陣茶香,騎行當中,心曠神怡。”
興仁市放馬坪生態體育公園依托放馬坪高山草原景區,充分利用山地旅游資源,戶外運動體驗資源,逐步實現景區公園化、公園景區化的目標。極限滑草、悠波球、射箭等豐富的山地戶外運動項目吸引廣大戶外運動愛好者到放馬坪生態體育公園進行體驗。而由民間組織開展的徒步、垂釣、騎行、露營的賽事活動更是四季不斷。
位于義龍新區魯屯鎮的義龍棒壘球體育公園,已建成貴州省唯一、全國標準的棒壘球場館,配置了室內籃球場、足球場、滑板場、羽毛球場及各種休閑運動設施和休閑游玩園林區,獲得了國家體育總局授予的“全國軟式棒壘球實驗基地”等多項榮譽,承辦了10多項棒壘球重大賽事和30余場次的集訓工作,也為廣大市民提供了一個健身、休閑、娛樂為一體的主題體育公園。義龍新區10所學校被授予“全國軟式棒壘球實驗校”,目前,軟式棒壘球運動已成為義龍新區體育特色課程。
體育賽事的舉辦、體旅產業的發展、體旅設施的建設、大眾健身活動的開展,體育旅游綜合帶動效益在不斷彰顯。旅游項目、體育公園為當地人提供了在家門口就業的機會,通過開辦農家樂,售賣農產品、手工藝品,開發了體旅產業鏈。
來源:黔西南日報 作者:記者 董海韻 鄧忠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