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世代(95后+00后)的國內大學生們,還會和80后一樣窮游嗎?
5月28日下午,大學達去哪兒網發(fā)布了《2019大學生出行數(shù)據(jù)報告》,生年數(shù)據(jù)顯示國內大學生年人均飛行次數(shù)已經超過平均水平,人均熱衷但出于對價格的飛行敏感,大學生年人均乘機花費增長緩慢。頻次相比航班,已經他們更愿意把錢花費在酒店上。次最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從發(fā)布會采訪獲悉,去東在中國在線旅游交易規(guī)模增速放緩的南亞趨勢下,大學生用戶群體將成為票務平臺與航司共同爭取的國內對象。
目前國內大學生年人均飛行頻次已經達到4.4次,大學達是生年同年齡層用戶的2倍,而全國的人均熱衷平均水平為年人均3.45次。
當代大學生出行:“窮路富住”數(shù)據(jù)顯示大學生已經成為出行消費中的飛行“高價值”群體。
大學生出行數(shù)據(jù)圖片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攝影:實習生趙煒
超九成畢業(yè)生有畢業(yè)旅行意愿,近半旅行預算在4000-8000元之間。
大學生飛行頻次超過平均水平的背后,是畢業(yè)旅行成為風尚。驢媽媽旅游網《2018畢業(yè)旅行消費趨勢報告》顯示,
預算有限,如何把錢花在刀刃上?去哪兒網報告顯示,大學生偏愛在交通費上精打細算,對于住宿條件的要求則在提高。
大學生傾向選擇0-2點、5-9點、20-22點等時間段的航班
,這些晚間或凌晨出行的“紅眼航班”由于票價較低,在大學生群體中的預定量是其他時間段的三倍。同時,大學生對廉價的普速列車也更為青睞,2018年去哪兒網的16-26歲用戶在非高鐵訂單上增長了26.3%。
2018年大學生的人均酒店間夜花費為234元
交通費用上的節(jié)省被用在了提高住宿條件上。,較2017年上漲17.5%,人均酒店居住時長增幅達到了12%,兩類增速均高于比他們年長10歲的上一代人。同時,2018年中國大學生在舒適、豪華等中高檔酒店的入住比例均有所增長,經濟型酒店的入住比例則由63%下降到56%。
國內大學生最熱衷的境外目的地是泰國曼谷,前十大境外熱門目的地中,東南亞城市展據(jù)七席。
出行目的地方面,
圖片來源:攝圖網
事實上,在在線旅游增速放緩、機場客流吞吐下降等影響下,大學生已經成為票務平臺與航司共同爭奪的對象。
在線旅游“爭奪”大學生用戶
據(jù)易觀智庫《中國在線旅游市場年度綜合分析2019》,2018年中國在線旅游市場交易規(guī)模增速為9.3%,而此前五年均為兩位數(shù)增長。細分領域中,在線交通預訂市場交易規(guī)模增速為6.7%,也處于五年來最低水平。
體現(xiàn)在機場客流吞吐量上,今年4月全國共有十個千萬級機場旅客吞吐量出現(xiàn)負增長,西部多個中小城市機場也出現(xiàn)旅客吞吐量下滑。南方某航空公司中層向記者表示,傳統(tǒng)樞紐機場地位下降、經濟放緩導致公務出行減少、航季換季大機場時刻受限等都是原因。
根據(jù)教育部數(shù)據(jù),2018年中國在校大學生人數(shù)達到3700萬人,如何吸引這一龐大市場?
票務平臺與航司給出的答案是低價。近兩年暑假出行高峰前,去哪兒網都與航空公司合作推出機票“學生價”,搶占學生市場。大學生對機票價格尤為敏感,與飛行頻次超過平均水平形成對比的是,他們在2018年的人均花費僅比2017年增長了2.6%。
未來,以低價吸引流量,進而轉化為一站式旅行服務的模式或成學生旅游市場新打法。
21世紀經濟報道 周慧,趙煒(封面圖自攝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