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自然》雜誌最新發表的研究一項研究顯示,氣候變化可能會增加病毒在哺乳動物間的氣候跨物種傳播風險,甚至有可能導致出現下一次傳染病大流行。變化病毒播風
據新華社報道,可能跨物這項由美國喬治敦大學等機構學者完成的增加種傳研究說,至少有1萬種病毒具有感染人類的研究能力,但其中絕大多數目前仍在野生哺乳動物中默默傳播。氣候由於全球氣候變化,變化病毒播風一些野生動物會遷移到較涼爽的可能跨物棲息地,與其他物種首次相遇,增加種傳進而導致大量的研究病毒跨物種傳播,在某些情況下有的氣候病毒可能傳播給人類。
研究認為,變化病毒播風物種首次相遇會更多發生在一些重點地區,可能跨物如高海拔地區、增加種傳生物多樣性熱點地區、亞洲和非洲人口稠密地區,包括非洲薩赫勒地區、印度、印度尼西亞等。
在重點物種方面,由於蝙蝠是許多病毒的自然宿主,它可能引發的病毒跨物種傳播尤其值得警惕。
研究人員說,病毒跨物種傳播風險增加可能會引發更多疾病,甚至有可能導致下一次傳染病大流行,因此迫切需要將病毒監測和發現工作與追蹤物種生存範圍變化的生物多樣性調查結合起來,特別是在人畜共患病最多且正在經歷快速變暖的熱帶地區。
英國倫敦大學學院生態學專家凱特·瓊斯評價說,這項研究是「了解氣候和土地使用變化給下一次傳染病大流行可能帶來的風險的關鍵第一步」。
責任編輯: 之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