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擘畫發展藍圖,凝聚奮進共識。中醫藥+今年是聚焦新中國成立70周年,是郭昌貴讓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之年,也是為健昭通打贏脫貧攻堅大決戰的決勝之年,在全市“兩會”召開之際,康生昭通日報策劃了“人大代表的活導航2018”專題報道,以點帶面宣傳報道部分人大代表2018年的中醫藥+工作和履職情況,以感恩每位代表的聚焦積極建言獻策,為昭通的郭昌貴讓全面發展所作出的巨大貢獻。 |
◆昭通日報全媒體記者 汪舒
2月21日中午,為健市人大代表、康生市中醫醫院院長郭昌貴接受記者采訪時,活導航他上午剛剛參加完市第四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六次會議,中醫藥+下午還得在單位召開行政總值班反饋會議。聚焦郭昌貴把午休時間留給了記者。郭昌貴讓
從1987年被錄取到昆明醫學院臨床醫學專業學習,30多年時間,郭昌貴的工作經歷一直與“醫”有關,以至于在后來當選昭通市人大代表,提出了“中醫藥+”的理念。
昭通擁有豐富的中醫藥資源,具有發展壯大中醫藥產業的天然優勢。要實現中醫藥與相關產業的優勢資源整合,培育不同的產業形態,要通過“中醫藥+”,把中醫藥的理念、技術和方法,滲透到農業、工業、科技、文化、旅游、生態、養老等相關行業和領域,增加相關產業的附加值,形成中醫醫藥理論指導下的健康生活方式。昭通市第四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郭昌貴代表提出“關于發揮‘中醫藥+’優勢,做大做強昭通中醫藥產業”的建議,受到了廣泛關注。建議方案分為兩部分,一是成立昭通市中醫藥產業培育專業機構,負責中醫藥與各產業深度融合提供幫助和指導,讓“昭藥”逐步走出昭通,成為昭通市的綠色經濟產業支柱之一。二是加大對昭通市中醫醫院的幫扶力度,發揮市級三甲中醫醫院在中醫藥醫藥、科研、教育、文化、產業等方面的優勢,抬起“龍頭”舞起“龍身”,帶動全市中醫藥事業發展,助推昭通健康產業建設。會后,昭通市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與郭昌貴代表進行了對接,就“中醫藥+”健康產業方面進行了答復,將把昭通建設成為云南中藥文化與健康養生旅游目的地滇東北核心區。
就“中醫藥+”,郭昌貴代表在今年“兩會”還將提出相關建議,希望通過產業布局、招商引資等方式,讓“中醫藥+”在云南發揮帶頭示范作用,為健康生活導航。
身處醫療機構一線,精準扶貧、醫院建設等工作使郭昌貴應接不暇。為了更廣泛反映民意,郭昌貴抽時間外出考察學習,下基層調查民生民情,主動聯系主管部門,為建議的落實落地“跑腿”。
郭昌貴代表的辦公室書柜里,陳列了各類書籍,案頭擺放著代表議案紙和醫院職工代表大會的報告。在他任職昭通市中醫醫院院長兩年多的時間,推行成本管理、醫改深化、質量管理一系列改革,為醫院持續發展奠定了基礎。“我不僅是一個院長,更是一名代表,我在積極履職,主動發聲,為人大常委會提供決策參考。”郭昌貴代表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