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8日,通信對于北京波爾通信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證券代碼430191)來說,領跑是監測其發展史上應該被濃墨重筆的一天。這一天,軟件波爾通信進入代辦股份轉讓系統,通信即進入了“新三板”平臺。領跑自此,監測波爾通信將插上資本市場的軟件“翅膀”,在無線電管理軟硬件產品研發和系統集成領域飛得更高更遠。通信“進入‘新三板’平臺后將對公司規范化管理提出更高要求,領跑也為企業融資、監測擴大生產規模、軟件更好地服務無線電管理領域開創了新的通信局面。”波爾通信總經理趙勇對《中國電子報》記者說。領跑
提高管理效率實現信息共享
波爾通信自2005年成立以來,監測一直致力于無線電專業化管理信息系統、業務應用系統等軟件產品的開發以及無線電監測系統集成服務。據介紹,公司自主研發的產品包括無線電頻率臺站管理系統、無線電管理一體化平臺、電磁兼容分析系統、監測數據分析系統、網格化監測系統、應急指揮通信系統等,為各地無線電管理部門工作提高效率、信息共享、領導決策提供了很好的支持和服務。
“無線電管理工作三大任務是管頻率、管臺站、管秩序,無線電頻率臺站管理系統是各級無線電管理機構的核心業務系統。公司開發的頻率臺站管理系統可以實現無線電臺(網)站的申報登記、變更、查詢、統計、計費、繳費、證照和頻率資源管理及呼號管理等業務。”趙勇對記者表示,“全國已有24個省市的無線電管理部門選擇了波爾通信的軟件產品,市場占有率超過60%%。”
國民經濟和無線電技術的飛速發展對無線電頻譜資源的使用和管理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目前,城市區域電磁傳播環境日趨復雜,信號發射密集、遮擋物較多,多徑反射、同頻干擾等各種現象非常嚴重,而且設臺數量不斷增加同時功率在變小、帶寬在增大、信噪比在降低,種種現狀使得傳統的大距離固定站監測手段難以快速完成各項精確的監測任務。特別是對一些需要保護的重點區域難以覆蓋到,對各種弱功率信號、突發的干擾信號、短持續信號等更難截獲和跟蹤定位。這樣導致了現有的監測網與無線電管理發展日益提高的需求之間的矛盾也愈發突出。“而網格化監測系統通過增加布站的數量和密度,實現對重點監測區域的信號進行精細化管理,在地域的覆蓋、頻域覆蓋及無線電業務種類的覆蓋上真正適應無線電管理的要求。”趙勇說,“目前公司推出了自主知識產權的網格化監測解決方案,在寧夏無委等地成功中標。”
掌握核心技術提高產品附加值
黨的十八大提出了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創新是企業的生命。目前在為無線電管理行業提供服務的廠商中,以R&S、安捷倫為代表的國外廠商占據了大部分監測、檢測設備市場份額,并獲取了高額利潤,而國內廠商大多只提供附加值較低的簡單系統集成服務。
正是看到了這一點,波爾通信將研發作為企業發展的頭等大事。通過多年來對無線電管理政策和業務的理解,公司開發出一批適合中國國情和使用習慣的專業軟件,包括將適合無線電行政管理機構開展行政辦公、行政許可和行政執法業務的軟件整合成“無線電管理行政業務管理系統”,將適合無線電監測站使用的監測類、檢測類軟件整合成“無線電管理技術業務系統”等。
波爾通信根據國內無線電管理發展的趨勢和應用特色,進行符合中國國情的創新性產品設計,將軟硬件整合成為有特點的解決方案。“如公司正在研發的網格化監測系統,在分布式組網、TDOA時差定位、監測信號分析與仿真、電磁兼容分析、組態式綜合應用顯控界面等方面形成了公司自主研發、行業領先的關鍵性軟、硬件技術,從而真正掌握核心技術,擺脫了低技術含量和低附加值的簡單系統集成。”趙勇強調。
談到企業在發展中存在的問題,趙勇表示,當前國家無線電頻占費轉移支付中用于無線電基礎設施和技術設施建設的70%%以上用于無線電監測網建設。我國無線電管理行業經過20多年的建設,逐漸形成為國外廠商只提供硬件產品,而國內廠商在此基礎上進行集成和本地化開發這種模式。國外硬件產品的采購占了無線電管理資金比例的一半以上。
“我們的國產硬件從技術參數層面來說并不比國外產品差,但受限于國內制造業的工藝水平,產品的可靠性、穩定性方面還存在較大改進空間。”趙勇建議,國家應該推出一定的產業引導和保護政策,給予發展中的國內廠商更多支持。同時也需要轉變觀念,不盲目迷信國外產品,在一些示范性項目上應用國產產品,并進行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