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是尚醫否曾在生活中遇到健康問題而無法解答?您是否曾在網絡中看到健康謠言而無法辨別真相?
莫慌,有我們在!科普復旦上醫推出【尚醫科普】專欄!種常癥預每天讀點醫學小知識,見癌為你的防篩健康管理保駕護航。
每年4月15日至21日舉辦的查攻“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是尚醫目前國內歷史最久、規模最大、科普影響最廣的種常癥預社會性腫瘤科普宣傳活動。
日前,見癌2023版《居民常見惡性腫瘤篩查和預防推薦》(以下簡稱《推薦》)在上海全新發布!防篩
《推薦》由上海市抗癌協會聯合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共同推出。查攻除更新既往版本內容之外,尚醫今年《推薦》還新增了“口腔癌”和“兒童腫瘤”的科普預防和篩查推薦,并特別編寫了“疫苗可預防癌癥”相關內容。種常癥預
我國每年新增腫瘤患者457萬,“四早”理念降低發病和死亡風險
惡性腫瘤是嚴重威脅人民健康的重要疾病,據世界癌癥研究中心估計,中國每年新增腫瘤患者457萬,死亡300萬,疾病負擔沉重,有效腫瘤防控關系我國全民健康的實現。
所幸,隨著醫學科技進步,惡性腫瘤已逐步成為一種“可防可治”的疾病。世界衛生組織提出,如果將現有對腫瘤的認知都能轉化為防治行動的話,將近一半的腫瘤的發生是可以預防的;無法預防的腫瘤中,也有一半是可以通過篩查早期發現,獲得治愈的機會。
對于個體來說,要降低腫瘤發病風險和因腫瘤帶來的死亡風險,早預防、早篩查、早發現、早治療的“四早”理念是關鍵。早預防、早篩查可有效降低惡性腫瘤的發生;早發現、早治療將明顯提升腫瘤患者的生存率。
根據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出院患者長期隨訪資料,初診時為早期的腫瘤患者,五年生存率遠遠高于中晚期患者。
以男女性都常見的結直腸癌為例,I期結直腸癌患者5年生存率達92.04%;而IV期結直腸癌患者,即使能夠獲得手術機會,5年生存率也僅有36.41%;又如女性最常見的乳腺癌,I期乳腺癌患者5年生存率高達98.0%以上,而IV期能接受手術的患者5年生存率也只有45.8%。
《推薦》已連續更新至第六版,涵蓋21個瘤種,七大降低癌癥風險建議
為了幫助廣大居民了解癌癥預防和篩查的知識,及時將全球在癌癥預防控制領域的有效措施轉化為大眾的行動,上海市抗癌協會與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自2018年首次發布《推薦》之后,每年持續更新,幫助大眾掌握常見癌癥的預防和篩查方法,積極行動,遠離癌癥,今年已更新發布至第六版。
2023年發布的最新版《推薦》,包括21個瘤種、三個癌癥專題(兒童腫瘤、遺傳性癌癥和疫苗可預防癌癥)、七大降低癌癥風險建議和一張癌癥篩查推薦時間表。
其中增加了口腔癌和兒童腫瘤的預防和篩查推薦,特別編寫了“疫苗可預防癌癥”內容,并對已有的肺癌、前列腺癌、胰腺癌、膀胱癌、皮膚癌、惡性黑色素瘤、膽囊癌和白血病等8種惡性腫瘤的內容予以更新。
已有兩種疫苗,可降低多種腫瘤發病風險
疫苗預防腫瘤,是近年來全球癌癥防治的一大進展。研究表明,目前已有兩種疫苗可以顯著降低相關腫瘤發病風險,起到較好的預防效果。它們的原理主要是通過預防導致腫瘤發生的高危因素,來進一步預防腫瘤的發生。
一種是乙肝疫苗,由于中國肝癌患者中90%與乙型肝炎持續感染有關,從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的我國新生兒乙肝疫苗接種,有望在不遠的將來使我國肝癌發病率快速下降;另外一種是HPV(人乳頭瘤病毒)疫苗,可以預防因感染高危型HPV病毒引起的宮頸癌、口腔癌等其它7種腫瘤。
腫瘤防治,科普先行。知曉自身惡性腫瘤風險因素,關注身體出現的早期危險信號,定期參與腫瘤篩查,踐行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有效幫助我們遠離腫瘤的侵擾。
本公眾號還上線了電子版本,以便于大眾了解學習。大眾可以通過關注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微信公眾號等渠道,獲得2023版《推薦》的線上電子版,也可以通過參與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和上海市抗癌協會的各項線下活動,獲得2023版《推薦》的紙質版。
此外,與《推薦》相配套的、由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研發的“常見惡性腫瘤風險評估”工具也同步上線。大眾還可通過關注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微信公眾號,在右下角的“互動+——癌癥風險評估”,獲取鏈接(https://www.23care.com/screentest/)。通過該風險評估工具,大眾可進一步了解個體自身癌癥風險,進而積極采取預防和篩查行動。
制圖:實習編輯:嚴靜雯責任編輯:李斯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