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套娃國家廣播電視總局聯合工業和信息化部、治理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等有關單位,電視在京召開治理電視“套娃”收費和操作復雜工作動員部署會。收費勢必根據會議要求,套娃要統籌有線電視、治理IPTV和互聯網電視三大體系,電視把握好電視大屏的收費勢必意識形態屬性、公共服務屬性和技術產業屬性,套娃攻堅克難、治理協調聯動,電視下大氣力解決“看電視難、收費勢必看電視煩”的套娃問題,切實提升人民群眾看電視的治理滿意度,推動廣播電視和網絡視聽高質量發展。電視(據8月22日《人民日報》報道)
國家廣播電視總局聯合工業和信息化部、市場監管總局等有關單位關于治理電視“套娃”收費和操作復雜的工作動員部署不僅契合民意期待,而且直面問題,勢在必行。開機得先看廣告,看節目要切換不同的遙控器,點擊進去讓你買各種會員……不難發現,當下電視“套娃”收費及其衍生的操作復雜,常常讓人防不勝防、不勝其煩。
從積極層面講,在數字智能化時代,產品更新換代日新月異,手機、電腦、移動終端吸引了消費者部分注意力。在此情境下,電視廠商們創新營收模式,將目光從過去的售賣硬件轉向會員收費和商業廣告模式,無可厚非,因為差異化和細分化的市場競爭,短時間內獲得快速成長確也符合商業邏輯。但產品更新換代應該以消費者使用習慣、屏幕觀感體驗、社會消費能力為中心,否則就走樣變味變得讓觀眾深惡痛覺了。
電視“套娃”收費和操作復雜正是這樣的“產物”,是現在一些電視打著高科技的旗號、披著多功能的外衣,變著花樣掏消費者的腰包;也是一場反復收費、無路可逃式“客廳營銷”,嚴重影響了消費者的觀感體驗,消耗了消費者的信任和感情,擾亂了正常的市場秩序。更主要的是,由此還淡化甚至扭曲了電視大屏的屬性,直接制約了廣播電視和網絡視聽高質量發展。
四部門會議要求,今年年底前,開展試點工作和專項整治,聚焦解決“收費包多、收費主體多、收費不透明”問題,電視“套娃”收費現象得到明顯改觀;大力改善用戶開機看電視的體驗,基本實現有線電視和IPTV開機即看直播電視頻道。
要實現這樣的預期,一是電視廠商應提高認識,學會傾聽消費者的聲音,在如何進一步打通視頻之間的生態隔斷上多花些心思,在調整視頻產品定價策略上多些誠意,根據用戶反饋優化使用體驗,以更豐富的內容、更優質的體驗留住人、引來更多人;二是行業監管部門應配套出臺相關的政策法規和行業標準進行必要干預,遵循公開透明原則,滿足消費者知情權和自主選擇權,維護消費者的正當權益;三是廣大消費者也應多做些“功課”,在購買電視機前,對一些問題應及時咨詢與了解,方便后續使用時更加便捷、舒適,避免掉入一些不知情的“陷阱”。
總之,隨著消費不斷升級,在基于互聯網平臺的多屏時代下,智能電視的收費模式和服務操作能否更加人性化,內部生態的藩籬能否被打破以更好地服務于人,用戶的觀看體驗能否更加通暢……這些絕非小事。只有摒棄既得利益思維,把握好電視大屏的屬性,攻堅克難、協調聯動,下大氣力解決“看電視難、看電視煩”的問題,不斷改善和優化電視對消費者的觀感體驗,為用戶提供更加優質、合理的內容服務,切實提升人民群眾看電視的滿意度,才能實現口碑和市場的雙贏,方可推動廣播電視和網絡視聽高質量發展。(張國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