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青賽上,國乒日本隊共收獲了3枚金牌,套路其中年僅13歲的日本男單冠軍張本智和的“歸化”身份也讓輿論炸了鍋。這個少年和日本隊真會威脅到國乒的乒乓統治嗎?
問題的日本答案其實從張本智和年初到著名的上海曹燕華乒乓球學校“踢館”就可窺一二。在這所學校,乒乓他在與同齡球員的威脅玩剩比賽中取得1勝7負的成績,贏他的國乒人中還包括女生。
對于日本乒乓的套路崛起,曹燕華乒乓球學校的創始人兼校長、前世界乒乓球冠軍曹燕華在接受澎湃新聞記者采訪時就表示,“日本有個別的尖子選手可能會對單打造麻煩,但整體實力上完全不構成威脅?!?br>重新回到“**制”
日本乒乓在近一兩年以驚人的速度崛起,最重要的一點是日本對于人才引進和交流的放開。
曹燕華告訴澎湃新聞記者,經常有日本青少年運動員來乒乓球學校交流,他們也更愿意讓一些中國隊的教練員來日本執教,日本的培養體系已經與中國非常接近了。
長期集訓、以賽代練……這些舉措被認為是日本在學習中國的“**制”,用我們最擅長的來戰勝我們。那么,為什么日本會不惜血本的投資乒乓球項目呢?
2016年6月17日,日本公開賽U21決賽,13歲少年張本智和奪冠。 本文圖片均為 視覺中國 圖
在曹校長看來,這是因為曾經“輝煌”過的日本乒乓球隊想在自己的家門口重振雄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日本女隊和男隊都曾是世界級強隊,后者甚至還取得過世乒賽五連冠。
后來伴隨著中國乒乓的崛起,日本乒乓則逐漸沒落。對于沒落的原因,其中一種解釋是日本曾經的乒乓球培養體系的消失。
“日本的青少年培養體系本來是**制,但后來慢慢崩潰了,轉而由學校和企業來培養?!?p>

日本乒乓崛起的另一個側面是國乒在2009年提出的“養狼計劃”。
這一計劃讓國內教練和球員走出去的同時,也允許國外選手來中國比賽或訓練。其中,對于“養狼計劃”最為積極的非日本莫屬。據曹燕華介紹,目前日本青少年隊的主教練就是一位中國教練。
那么,這些在各種大賽中頻頻“閃光”的日本小將究竟有多強呢?
除了13歲的張本智和在曹燕華乒乓球學校被“血虐”外,16歲的平野美宇今年在乒超聯賽的成績也不理想,目前3勝8負的成績排在女子選手的第28位。
在剛剛結束的國際乒聯世界巡回賽總決賽上,日本隊的男女單打選手更是沒有一位能夠晉級決賽。被寄予厚望的伊藤美誠、平野美宇則也都是早早被淘汰。
對于國乒是否會被趕超,曹燕華持謹慎樂觀的態度,“雖然整體實力對中國不構成威脅,但也會有個別的尖子選手對單打造成不小的麻煩。所以,仍然還是要警惕。”
而在劉國梁看來,雖然日本乒乓已經崛起,但我們也有別的國家無法擁有的優勢。
“比如在國際大賽的經驗、在最高水平尖端的磨合,以及中國乒乓球隊的乒乓文化和歷史,這都是別的國家所遠遠不能相提并論的,這才是根本。”
小將頻出?那是他們人才少
在曹燕華看來,不少日本少年在大賽中“冒頭”,背后深層次的原因是他們的乒乓球人才短缺。
“日本的乒乓人才就那么多,所以能出國打比賽也就那么幾個尖子,為了2020年奧運會,他們選擇讓一些年輕的隊員去沖一沖。”
曹燕華說中國乒乓球人才太多、競爭非常激烈,一般出去比賽都是一定要拿冠軍的,年輕隊員想要參加國際大賽一定要先打出成績才行。
“樊振東打得那么好了,奧運會還只是替補隊員。但現在國乒后面的年輕一代已經崛起了?!?br>這位培養出奧運冠軍許昕的校長也不禁感國乒的人才濟濟,“我也不愿意讓自己的孩子打球,因為可能打不出來的,中國的(乒乓球)人才太多了?!?br>在日本,張本智和的母親張凌也曾表示,讓自己的孩子到日本打球就是為了避開國內慘烈的競爭,“只有入日本國籍才能有好的教練,才能參加國際比賽?!?br>對于此次的“兵敗世青賽”,國乒女隊主教練孔令輝解釋稱這主要是由于國乒青年隊的幾名主力都在國內打乒超聯賽,因此只能派乒超沒有比賽的小將出戰。
可見,若不是主力們因故缺席,這幫年輕小將可能依舊沒有登上國際大賽的機會。與同齡的平野美宇、伊藤美誠這些日本隊東京奧運會主力選手相比,他們的經驗又太匱乏。
“三線”培養,獨一無二
在曹燕華看來,之所以不用擔心國乒被超越,最重要的原因是我們擁有世界上幾乎獨一無二的培養體系。
曹燕華所說的正是國乒的梯隊建設,由于我們乒乓球實行的是“三線”培養模式,在各個梯隊都有充足的后備人才和優秀的教練員,才保證了國乒的長盛不衰。
“三線”的第三線是各級乒乓學校、青訓機構啟蒙;“二線”是通過選拔后的各地方隊培養提高;而“一線”就是各級專業國家隊的完整競爭和打磨。
“我們的乒乓人才年齡配置更加齊整,各個年齡階段的都有。”
長期身處“二三線”的曹乒校的副校長陳寶熙向澎湃新聞記者表示,自己在與來校訪問的日本青少年交流時發現,一些日本青少年乒乓球隊的訓練強度甚至高于中國隊。
“但是他們沒有我們這樣完善的人才梯隊,因此與我們還是有一定差距的。”陳副校長說他們人才幾乎是處于斷層的,“尤其是他們在高中階段之后,幾乎就很少有打得好的球員了。”
日本努力培養年輕選手沖擊東京奧運,這也使人才結構極不平衡,“日本隊現在年紀大的太大,年紀小的又太小了?!?br>曹燕華舉例說,水谷隼四年后已經30多歲,已經過了當打之年,而張本智和那時才17歲仍然年輕,在奧運會級別的賽事中日本隊也不一定派他上場,這中間可用的人才太少。
對國乒充滿信心的曹燕華,最后打趣地總結道:“我們有劉國梁這樣的總教練,日本隊可能還要再晚點才能奪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