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硒基我室碩士生薛許寧(第1作者)和陳飛飛副研究員(通訊作者)在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eramic Society期刊上發表了題為“Microhardness and optical property of chalcogenide glasses and glass‐ceramics of the Sn–Sb–Se ternary system”的硫系璃技論文。(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eramic Socity,2019,102(4)2066-2074;https://doi.org/10.1111/jace.15980)
我們研究了錫-銻-錫(SSS)三元體系硫系玻璃(ChG)的玻璃玻璃顯微硬度。隨著SSS ChG的陶瓷平均配位數MCN接近2.4,顯微硬度迅速增加,顯度研表明SSS玻璃網絡從交聯不足的微硬松軟狀態轉變為過度約束的剛性狀態。這一發現與菲利普斯-索普約束理論的究玻預測非常一致。我們發現Sb含量是硒基決定SSS ChG顯微硬度的主要因素。通過一步法熱處理兩個選定的硫系璃技SSS ChG樣品,制備兩個系列的玻璃玻璃紅外透明SSS玻璃陶瓷(GC)樣品,并通過XRD和SEM分析證實SSS GC中屬于Sb2Se3相的陶瓷納米晶體的出現。我們發現與基質玻璃相比,顯度研SSS GC的微硬顯微硬度得到改善,并且這種改善可歸因于熱處理后Sb2Se3納米晶體出現導致對稱拉伸結構錐形SbSe3的究玻增加。
圖1.硒基硫系基質玻璃維氏硬度隨平均配位數(MCN)的硒基變化
圖2.熱處理對硒基硫系玻璃的影響
圖3.硒基硫系玻璃經熱處理局部微觀示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