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戩捐獻造血干細胞 攝影:楚天都市報極目新聞記者鄭晶晶
□楚天都市報極目新聞記者 鄭晶晶 通訊員 章晟 實習生 馬靜瑤
10月12日,作為重近在武漢市中心醫院血液內科病房,軍人29歲的挺身軍隊文職人員趙戩靜靜地躺在病床上,血液從他的而出左側靜脈流出,經過血液分離機提取造血干細胞后,為捐又從右側靜脈流回體內……
經過幾個小時的髓救采集,趙戩捐獻了315毫升造血干細胞混懸液。月增“生命的公斤種子”將被工作人員帶到與他素不相識的白血病患者所在的醫院,為患者帶去生命的作為重近希望。兩位素昧平生的軍人陌生人,通過“生命的挺身火種”,從此血脈相連。而出
十余年熱衷公益事業
29歲的為捐趙戩是駐漢某部隊的文職人員。18歲那年,髓救他從江西老家來到武漢讀大學,月增就開始無償獻血。從2012年至今,他已累計捐獻血小板83個治療量、全血1200毫升,總捐獻量達17800毫升。他還榮獲2018-2019年度全國無償獻血奉獻獎銀獎、2020-2021年度全國無償獻血奉獻獎金獎等榮譽。
2017年8月,趙戩捐獻血樣,成為造血干細胞捐獻志愿者。說起加入中華骨髓庫的初衷,他表示,爺爺和爸爸都曾是軍人,爺爺曾經參加過抗美援朝戰爭,“從我小時候開始,爺爺和爸爸就經常教育我,要在力所能及地范圍內,更多地去回饋社會,幫助更多有需要的人。”
令他沒想到的是,今年8月,武漢市紅十字會工作人員給他打來電話,告訴他,他與一名外地患者初配成功,詢問他是否同意捐獻造血干細胞救人。他毫不猶豫地答應了,“能配對成功,對我而言,既是一種榮幸,更是一份擔當和責任。一想到自己捐獻造血干細胞,能給一名白血病患者帶去生的希望,我覺得非常有意義。”趙戩表示。隨后不久,他積極配合中華骨髓庫湖北分庫,于8月24日完成了高配血樣采集和捐獻前體檢。
為捐獻增重近10公斤
在進行捐獻前的準備時,趙戩了解到受捐者的體重較大。為了順利完成捐獻,他制定了增重計劃,一個月內增重了近10公斤。并且,為了保證身體處于捐獻前的最佳狀態,趙戩開始加強身體鍛煉,并合理調整飲食、規律作息。
10月7日,他來到武漢市中心醫院,進行捐獻前的準備。從10月8日開始,每天打兩針動員劑。這樣,可以將造血干細胞從骨髓動員到血液中,屆時再利用血液分離機通過血液體外循環的方式,進行造血干細胞采集。腰疼、惡心,但他咬牙堅持,“與救人一命相比,這點不舒服算不了什么,忍一忍就過去了。”
10月12日,造血干細胞捐獻順利進行。經過4個多小時的采集,趙戩成功捐獻了315毫升造血干細胞混懸液,這袋承載著愛心的“生命的火種”,將回輸到患者體內。趙戩成為湖北省第600例、全國第16183例造血干細胞捐獻者。
當天捐獻結束后,趙戩也收到了工作人員帶來的一封患者家屬手寫的感謝信,信中謝道:“感謝您的大愛之舉拯救了我們全家,點亮了我家孩子生的希望。”
“作為軍人,就要挺身而出!”談起捐獻完的感受,趙戩這樣說。他也深情為受捐者送去祝福:“衷心祝福你早日康復,開啟新的人生。”
“造血干細胞捐獻突破600例,是湖北省造血干細胞捐獻事業發展的一個重要里程碑!”當天,中華骨髓庫湖北分庫工作人員表示,從2005年湖北實現第1例造血干細胞捐獻至今,隨著愛心的不斷積聚,湖北造血干細胞捐獻事業也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愛心人士通過中國造血干細胞捐獻者資料庫成功挽救患者生命。他呼吁,未來有更多愛心人士能參與進來,使更多血液病患者獲得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