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樣一群人,最美者②既有錚錚鐵骨,逆行又有柔情似水,丨柳敢上敢闖哪里有險情,刀山哪里就有他們,火海他們就是最美者②消防員。他們也被稱作是逆行最美的逆行者。11月9日,丨柳敢上敢闖又是刀山一年消防日,這一年 “橄欖綠”變成了"火焰藍",火海消防部隊變為了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最美者②然而始終不變的逆行是他們“竭誠為民 赴湯蹈火”的初心和使命。這一天,丨柳敢上敢闖讓我們走近消防員和他們身邊的刀山人,傾聽關于消防員背后那些感動、火海難忘、艱辛的故事。
2018年10月11日晚8時左右,在魯甸縣樂紅鎮紅布村一懸崖上,時任昭通市消防救援大隊魯甸中隊政治指導員的柳川云雙腳踩在懸崖上露出的一棵樹樁上,身體被系在臨時下降救援作業面上的繩索吊著搖搖欲墜。
約200米處不時傳來“救命”的聲音。柳川云沒有選擇,也來不及害怕,專心地指揮著另一名正在下降的隊員,觀察著臨時下降救援作業面是否牢固。在四周一片漆黑,雙腳不時會有踩空墜入深淵的險情下,經過3個多小時的懸空指揮,23時25分,第一名被困人員終于被成功救出。此時天空開始下起大雨,柳川云和其他隊員渾身被大雨澆透,可仍然在饑餓和寒冷中將另外兩名被困人員成功救出,此時已經是零時35分。
這次生死大營救只是柳川云入伍12年來的一個縮影。2014年,魯甸縣6.5級地震發生5分鐘后,柳川云就帶領魯甸中隊11名指戰員緊急馳援災區。山體塌方,道路中斷,消防車無法繼續行駛。他一聲令下:“徒步挺進震中。”隨即就率先身背重達30多公斤重的救援器材,帶領指戰員們冒著余震不斷、滾石橫飛的危險,快步向震中挺進。剛到震中,他們就聽見一處廢墟中傳來幼童的哭喊聲,他們趕緊跑過來。柳川云鉆進寬不足50公分、高不足60公分的廢墟口,徒手刨挖孩子身邊的瓦礫。手套磨破了,手指流出了鮮血,可是他一心只顧著救出孩子,早已忘記了疼痛。經過30余分鐘的刨挖,他成功將3歲的祖雨澤從廢墟中救出,這是災區救出的第一名幸存者。
在災區14天的搶險救災中,他頂烈日、冒余震、走險路、耐饑渴,克服生理極限,每天睡眠不足4小時,累計徒步行走200余公里,深入9個村寨救出4名幸存者、9名遇難者遺體,排險180余處,搭建帳篷46頂,搬運物資6.1噸,搶救財產2.3萬元。
他的救援故事遠遠不止于此。2010年巧家縣特大泥石流,他冒險救出2名遇險群眾,疏散群眾18人;2014年魯甸縣山體滑坡泥石流,他堅守災區9個晝夜,搜尋遇難者遺體4具,疏散群眾200余人;2016年魯甸興煜冶煉有限公司危化品爆炸事故,他果斷處置,搶救遇險群眾2人,疏散群眾23人;2017年魯甸水務局危化品倉庫火災,他搶救遇險群眾2人,疏散群眾31人。
必須把武藝練精,把本領練強,具備一流的專業救援能力,才能最大限度地挽救群眾生命。柳川云深知這一點,2016年他到北京參加國際體能大會,學習混合健身技術,獲得初級職業體能教練資格認證。2017年3月,在參加中法山岳救援技術培訓班中,法國教練員安排他為大家作示范,并以全優成績被評為“優秀學員”。2018年他參加了國際搜救教練聯盟(IRIA)組織開展的急流與洪水救援、緊急醫療救護技術(EMT)兩個救援項目的培訓,順利取得水域救援R1、R2資格證書和EMT證書。他將學到的專業救援技術毫無保留地傳授給中隊指戰員,創新了7套山岳救援操法和4套水域訓練操法,改進了實戰化訓練模式,大大提升了中隊處置山岳、水域救援的能力。
沒有哪種堅持會被辜負,沒有一滴汗水會白流。在他的帶領下,魯甸中隊一步步成為滅火救援尖刀中隊,7次被總隊、支隊表彰為“基層達標建設先進中隊”“基層建設先進中隊”“執勤崗位練兵先進集體”,3次獲得支隊比武集體第一名,兩次取得支隊比武集體第二名的好成績。
面對改革大考,表率比表態更重要。柳川云作為中隊黨支部書記、指戰員心中的“主心骨”,他始終表示“我先過關”“向我看齊”,當好指戰員思想“迷霧”中的“燈塔”,自己先弄懂“改革為什么、我們怎么辦”的問題,再向指戰員講清改革的重大意義和目標任務,分析改革面臨的機遇和挑戰,幫助指戰員堅定改革信心,積極投身改革實踐。
12年來,柳川云參與滅火救援1900余次,搶救遇險群眾280人,疏散受災群眾5600余人,搶救財產670余萬元,充分展現了“刀山敢上、火海敢闖”的戰斗精神。
2017年,他被授予“全國特級優秀人民警察”榮譽稱號,曾被部消防局評為“優秀黨務工作者”,2019年被消防總隊表彰為“云嶺十佳消防救援衛士”,先后榮立個人一等功、二等功、三等功,多次被部消防局、總隊評為先進個人。
(昭通日報全媒體記者 唐玉 莫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