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三大戰役由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賽迪研究院)主辦的浙江造專主任展數字經2023賽迪論壇在北京舉行。在主旨演講環節,省智國家智能制造專家委員會委員、家委濟打浙江省智能制造專家委員會主任毛光烈介紹了系統破解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難題的毛光五個新模式,并針對數字科技與制造業相融合的三大戰役數字經濟發展提出六點建議。
用“五個新模式”破解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浙江造專主任展數字經難題
中小企業好,中國經濟才會好、省智中國經濟社會才會活、家委濟打共同富裕的毛光基礎才會牢。毛光烈表示,三大戰役工業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是浙江造專主任展數字經世界性的難題。中國工業門類齊全、省智工業中小企業規模龐大,家委濟打浙江的毛光中小企業數量眾多,理應在破解這道“世界性難題”中承擔責任、作出貢獻。
對浙江省內多個縣(市、區)工業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工作的實踐顯示,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普遍面臨以下難題。一是想轉但不懂轉、不會轉、大的投資投不起轉不了。二是工程分包數據孤島多,企業缺人才、缺技術,自己打通不了數據孤島。三是工廠轉型后數據多卻用不了、用不好,工業云平臺“碎片化服務”多。四是企業對合同標的、造價、工程質量不熟悉,簽訂數字工程合同、工廠簽訂系統用云服務合同難,驗收和結算支付難。五是智能工廠試點多卻又推廣不了、企業數字化轉型慢。
“把難題研究清楚后,浙江省智能制造專家委員會通過與六個縣(市、區)長達五年之久的合作探索,共同創造了系統破解工業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難題的組合型的‘浙江方案’。”毛光烈表示,這是一套源于實踐,又被實踐所證明可用、好用,是系統解決問題的“組合拳”,是成功破解細分行業工業中小企業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遇到的關鍵環節上“五大難題”的方法論。
具體來看,一是工業數字化工程由牽頭總包商全面負責實施的“新工程模式”,目的是讓工業中小企業破除“數據孤島”不再難。這種模式要求牽頭總包商全面負責數字工廠的統一規劃設計、統一技術標準、統一管理工程建設與交付、統一負責員工培訓、統一負責免費提供工程質量的保障,從而有效解除了工業企業對數據孤島等方面的煩惱,受到了工業中小企業的歡迎。
二是初級數智工廠的“新樣本打造模式”,目的是讓工業中小企業做數字化轉型決策不再難。也就是建設一個投得起、做得成、做得好,成效看得見、質量可放心、能照著樣本做的數智工廠“新樣本”,把學樣仿樣的樣本先打造好,讓中小企業的決策能化繁為簡、化難為易。
三是推廣工廠用云由行業云總服務商負責總供給的“新總服務模式”,目的是讓中小企業生產、經營、管理方式的數字化轉型不再難。不僅僅是數據要上云,更不僅僅是設備數據上云,是整個工廠生產與經營管理要使用云化服務,實現工廠用云的在線看、在線辦、在線管、在線盯、在線考(核)、在線獎、在線罰,滿足企業采購與生產的協同、齊套生產的協同管理、生產與銷售的協同等生產與經營管理的需求。
四是“規范的文本合同+標準的附件(N+X清單)”組成的“新標準合同模式”,目的是讓中小企業在簽訂數字化工程承包合同時不再難。該模式有三個突出優勢,首先是清晰地規范了工廠物聯牽頭總包方與工業中小企業發包方的權利與責任。其次是為中小企業提供了透明交易“點菜式”服務的便利。最后是有效防范了數字工程合同標的與造價欺詐、硬件工程偷工減料、軟件及隱性工程弄虛作假以及逃避數字工程牽頭總包方責任等行為。
五是工業細分行業“學樣仿樣批量式推廣”的“新推廣模式”,目的是讓細分行業工業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實現“批量式推廣”不再難。該模式把令企業難以理解的數字化轉型概念轉換成讓企業看得懂的“標的”,以“標準合同”規范了供需雙方權利義務,為中小企業帶來了便利,促進了工業中小企業(需求方)與從事工業數字工程承包及行業云服務的中小企業(供給方)的共同發展。
建議六措并舉加快數實融合的數字經濟發展
“我注意到中央非常強調實踐創新、制度創新。在探索、總結、推廣‘浙江方案’中,我們有了一些新的體會。”毛光烈表示。因此針對數字科技與制造業相融合的數字經濟發展,他提出了六點建議:
一是要全面倡導實踐與制度創新,著力加快數字科技與制造業相融合的數字經濟發展。當前拼經濟的重點,應該是著力拼數字科技與制造業相融合的數字經濟的發展。這是我國數字經濟發展的下半場,完勝這個下半場意義十分重大。但這期間還有一系列的問題需要去解決。因此需要在實踐創新與制度創新中去解決問題,掃除觀念與制度障礙。要大力倡導深入一線、深入實際去開展實踐創新、制度創新,走好群眾路線。
二是實踐創新要以系統解決問題為目標。在推動工業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的實踐創新中體會到,實踐創新必須以系統解決問題為目標。系統解決問題商業模式創新的關鍵點,即把解決復雜問題的任務交給供應商,把數字化轉型的方便與成效提供留給工業中小企業等需求方。
三是制度創新要為企業數字化轉型與數字經濟發展掃清障礙。在發展數字經濟中,建議對當前“只講技術不講市場、只講應用創新不講制度創新”的狀況要引起重視。如我們創造的新標準合同及其保障模式,就是要用制度創新即合同規范來防范陷阱,維護工業中小企業的合法權益,調動工業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的積極性。必須以制度創新來掃除影響市場機制作用發揮的各種障礙。
四是要發揮好更多的學科與更多的專家的作用。在探索中認識到,運用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技術、計算科學、工程與工程管理科學、企業管理學、市場經濟學、法學等多學科的知識成果很重要;發揮智庫組織與一線企業、經信部門、縣(市、區)領導等群體智慧很重要。建議在繼續發揮IT與OT專業人才作用的同時,進一步發揮更多學科與更多專家的作用,動員他們深入基層、深入實際參與實踐創新與制度創新。
五是要集中精力先打好發展數字經濟的“三大戰役”。首先要打好大面積、大規模抓好數智工廠改造的第一戰役,要為數字經濟發展筑好基、強好基、全面搞活基層工廠這一市場主體。當前重中之重是要打好第一戰役。其次要打好數字化產業鏈、供應鏈、服務鏈的建鏈鍛鏈強鏈第二戰役,把處于產業鏈、供應鏈每個鏈條上的數字工廠“串珠成鏈”。最后要打好數字產業集群發展的第三戰役,推動工業云平臺企業的并購或數字工業云平臺之間的合作,整合數字化產業鏈、供應鏈、服務鏈等三鏈并形成集群化、一體化的經營、管理、自律治理的新模式,打造區域或行業型的工業數字化集群。
六是解決供給側結構性的矛盾,要用好“關鍵一招”。深化供給側結構改革,實現市場化體制機制創新,已成為當前的緊迫的任務。出路在于深化工業數字工程市場與工業云平臺服務市場的改革,并借這個機會加快構建工業數字化新興產業的新發展格局。要充分利用我國工業數字化轉型超大規模的工程與服務市場優勢,大規模激活工業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投資型消費,致力于培育發展工業數字工程產業與工業云平臺服務產業,率先在國內形成工業數字工程產業、工業云平臺服務產業、工業數字工程咨詢服務業市場的大循環,再向“一帶一路”輻射發展,最終必將可以構建內外互促發展的工業數字化新興產業的新發展格局。
責任編輯:齊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