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導演陸川選擇了南京大屠殺那段沉重的文化歷史,正是博弈由于他對戰爭特殊的理解,才演繹了不一樣的場沒《南京!南京!有硝煙》。戰爭“戰爭是文化什么?就是異族文化在我們的廢墟上舞蹈”,這是博弈導演對于戰爭的理解,很深刻,場沒也很獨特。有硝煙反過來念這句話,戰爭你會驚奇地發現:“異族文化在我們的文化廢墟上舞蹈,這就是博弈戰爭”!這更會引發我們無盡的場沒思考。
文化是有硝煙什么?這是一個我們每天都在講的詞匯,但我們卻沒有深深思考文化到底是戰爭什么?臺灣作家龍應臺指出:文化其實體現在一個人如何對待他人、對待自己、對待自己所處的自然環境,它是代代累積沉淀的習慣和信念,滲透在生活的實踐中,文化應該來源于生活。
當國際化的趨勢洶涌襲來之際,我們沒有任何準備,幾乎是抱著歡迎的態度將外來的文化全盤吸收,并深刻地影響到吃、穿、住、用、行等生活的每個角落,于是我們喜歡上了肯德基、麥當勞等快餐文化,喜歡上了Nike、Adidas、喬丹等國際知名服裝,喜歡上了寶馬、奔馳等豪華轎車,而所有這些都已經深深影響了我們今天更加年輕的一代。“我喜歡吃肯德基老爺爺”,這是一個親戚的4歲小伙伴出去玩時經常說的一句話。
城市建設同樣未能幸免,這就讓我們看到巴黎社區、倫敦小鎮、威尼斯小城、荷蘭家園等充斥著外來居住文化的建設在中國到處開花。我們很多人以擁有這些為榮,相應地,我們也可以間接理解為“擁有本土的文化就比較‘老土’”,這是今天很多人的心態。
地方文化與外來文化之間存在著博弈,這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但我們正在被包圍而毫無察覺。
日本著名建筑大師黑川紀章先生強調:“一切生命中均存在未知的領域,而每種文化中都有超越我們理性認識的神圣領域。”但我們今天卻沒有給予自己的文化,即所謂的本土文化太多的機會,我們很多時候是在戴著有色眼鏡看待本土文化。
“我不認為日本文化優于其他任何文化,而且我強烈反對排外的宗教主義、民族主義、種族主義或歷史循環主義。對我來說,新時代建筑的目標是普遍的秩序與地域文化的共生”,正因此,黑川紀章才發展了“新陳代謝”思想和“共生”思想。
如果說現階段世界各城市之間的競爭,首先是城市功能和經濟地位之間的競爭,那么,未來世界各城市之間的競爭,必然是文化之間的競爭。我們應該對此有清醒的認識。
在一部有關海爾總裁張瑞敏的紀錄片里,當他開車帶著自己的孩子穿梭在繁華的街道,孩子不停講述窗外兩邊各種吃、穿、用的外來品牌名稱時,張瑞敏被深深打動,難道我們自己的文化就沒有立足之地嗎?正是因為抱著發展民族品牌的決心,海爾才一步步走向世界。我們應該對自己有信心,我們更應該對自己的文化有信心!雖然,今天殘酷的戰爭已經遠離我們,但一場沒有硝煙的文化戰爭正激烈地進行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