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嘟嘟嘟……你撥打的尋親電話暫時無人接聽。”
“您撥打的文明電話正在通話中。”
……
“喂,標丨你是昭通助遺哪位?”
“你好,我是出租車司昭通日報記者,我找某主任,機呂機昨天跟他約好了今早采訪。道桂”
“我是落手出租車司機,這個人的尋親電話掉我車上了。”
“師傅,文明你好,標丨你在哪個位置,昭通助遺我過來找你拿一下。出租車司”
“妹子,機呂機我在春暉小區這里,道桂你在哪里,我過來送給你。”
“師傅,謝謝你了,我在迎風路84號昭通日報社門口。”
11月12日,上午9時,溫度2℃,昭陽區的天空飄著零星雪花,頭一天下午和昭陽區保障性住房管理中心某主任約好了早上9時的采訪,在出門之前,記者再次撥打了他的電話,就出現了剛開始的一幕。
“這個電話我在車上找了很久才找到。”在約好的地點,出租車司機呂道桂一邊說著一邊把電話遞到了記者的手里,給我講述了她拾到手機的過程。
11月12日上午7時10分,呂道桂和往常一樣接了早班,拉完第一位乘客后,她隱約聽到車后座有聲音斷斷續續地在響,因聲音不大,不斷地有乘客上車,呂道桂便沒有多在意。直到到了昭苑小區,又一位乘客下車后,聲音再次發出,呂道桂把車輛停好在安全區域,開始尋找聲音源,在后面翻了個遍未果,正在這時,又有乘客上車了,呂道桂只好先放棄尋找。“車上到底是什么東西在響?”呂道桂心里帶著疑問,送走了一撥又一撥的客人,時間也過去了2小時,9時20分左右,呂道桂來到春暉小區附近,車上再次發出聲音,呂道桂再次下車用工具把后座椅拆了,決心要把聲音源找到,在座椅夾縫中,呂道桂看到了一個手機,呂道桂剛拿到手機,第一反應就是,這手機一定是哪位乘客落下的,一定要想辦法找到手機主人。正在這時,手機又再次響起,這個電話就是記者打去的, 來不及多想,呂道桂立馬接通了電話。
呂道桂是昭陽區人,“娃娃9個月的時候就開始跑出租,現在娃娃都23歲了。”從1998年開始,今年已經是呂道桂跑出租的第23個年頭。呂道桂每天開著出租車,奔向昭陽城區的各個角落,23年不論刮風下雨還是嚴寒酷暑,在這個城市循環往復。
“11月12日晚10時左右我打車回家,下車走得匆忙把手機忘在了車上,到家才發現手機遺失,我特別著急,電話一直沒有人接,電話掉了一晚,沒有想到在第二天還能找到,真的要感謝這位出租車司機,昭通現在真的特別安全特別溫暖!”拿到手機,失主感激地說。
“ 每次乘客下車前,我都會反復提醒乘客檢查好東西,避免遺失。作為出租車司機,撿了東西第一時間歸還失主是我們必須做的,也是舉手之勞的事情。”呂道桂笑著說道。
出租車是一座城市文明的窗口,從呂道桂的身上能夠折射出一座城市文明程度的高低,內在涵養的深淺。城市有了這些出租車司機,就有了千萬流動的形象大使,就有了锃亮的對外窗口。拾金不昧、見義勇為等好人好事,在昭通出租司機中也是屢見不鮮,幾乎每天都在發生。讓我們為他們拾金不昧、樂于助人的行為點個大大的贊。這些溫暖的故事展現并傳遞了昭通的正能量,彰顯著昭通的文明與友善,讓我們的昭通變得更加更加美好。
(昭通日報全媒體記者 尹婕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