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自由時報》報導指出,快新科學王立民表示,聞/他的南韓研究團隊從1日開始進行實驗,到5日晚間得到抗磁性的家稱實驗結果。在5日晚間的發現部分實驗結果中,可以觀察到材料具有反磁性,超導但並非超導體的體材反磁性。超導體的快新科學特徵是實驗結果應該呈現兩條分開的曲線,而這次實驗結果則是聞/兩條曲線疊在一起,因此並未看到超導的南韓特性。王立民猜測原因可能是家稱實驗溫度沒有升高到足夠高的程度,儘管他們的發現團隊已將實驗溫度調至攝氏127度(400K),達到韓國研究宣稱的超導超導溫度,但仍須進行進一步的體材調整。他指出,快新科學即使材料的抗磁性來自於超導,估算的概率也只有0.02%。
超導體材料是指在極低溫或極高壓條件下具有零電阻和抗磁性的材料。南韓科學家聲稱找到常溫常壓下的超導體材料。對此,王立民解釋,實驗結果並未觀察到韓國科學家所聲稱的電阻下降現象,不過他認為,從半導體到超導體的中間,是有發展的可能性,在製程上要再努力,實驗結果並沒有一刀斃命、絕對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