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了望東方周刊》報道,蛟龍號「蛟龍號」有望于2012年3至5月赴南海進行第一次勘探考察任務,將赴并直接用來獲取「可燃冰」樣品。南海
「蛟龍號」參與的燃冰任務是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目的蛟龍號是希望揭示南海的深海過程及其演變,進而探討南海深海過程演變的將赴資源與環境效應,其預算達到1.5億元人民幣。南海
「南海深海過程演變」計劃從2011年起,燃冰用8年時間探測深海海盆,蛟龍號「研究整個南海海底的將赴發展演化規律,為中國在南海海域的南海決策提供科學依據。」參與該項目的燃冰同濟大學海洋地質國家重點實驗室周懷陽教授說。「完成全部海試后的蛟龍號『蛟龍號』,將為這一海洋科研提供極大的將赴便利。」領銜這一項目的南海中國科學院院士汪品先說。
此外,南海深海蘊藏豐富的海底天然氣,以及被稱為「可燃冰」的天然氣水合物。而按照目前計劃,「蛟龍號」將直接用來獲取「可燃冰」樣品。
屆時,「蛟龍號」將利用機械手等作業工具完成保壓取樣和潛鉆取芯等任務,對原位微環境進行現場測量,定點獲取水合物分解形成的碳酸鹽樣品、水樣品、沉積物樣品、生物樣品、巖石樣品,還可以高速傳輸圖像和語音,探測海底的小目標。
「可燃冰」乃最佳替代能源
據悉,1立方米天然氣水合物可釋放164立方米的天然氣,被視為石油、天然氣之后最佳的替代能源。但它埋藏于海底的巖石中,至今還沒有完美的開采方案。一些發達國家希望在2015年前對其開始進行利用。
中國從1999年就開始對「可燃冰」進行實質性的調查研究。2007年4月至6月,中國通過租用外國鉆探船在南海海域成功獲取了「可燃冰」實物樣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