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3日,川中綿陽道地中藥材栽培技術專題培訓班在四川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開班,醫藥來自綿陽道地中藥材種植龍頭企業(合作社)負責人與技術骨干、課堂種植科技示范戶等190余人參加培訓。搬進
此次培訓通過專家講座、田間現場示范、川中互動交流等方式進行,醫藥邀請到了北京大學博士生導師、課堂中醫藥現代研究中心主任屠鵬飛教授和四川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搬進西南交通大學、田間西南科技大學等相關專家,川中結合自身在中藥材種植方面的醫藥豐富理論和實踐經驗,針對中藥材質量標準的發展、林藥套種模式、課堂麥冬科學種植與資源化利用研發、搬進厚樸和天麻種植栽培技術等內容進行了講授。田間
培訓期間,學員們還現場參觀了黃精、柴胡、金佛手等種植基地和麥冬生產現代化企業。在鄉村建設林果套種中藥材基地,把基地建設成集現代生態觀光、中藥果蔬采摘等為一體的現代新農村型的中藥材套種模式的相關經驗,被學員們稱贊。
“參加的學習與培訓很多,但這次感覺真心不錯,不走形式真心真情爭對學員實際情況進行概念性腦補,讓我們這些基層中藥材種植技術人員對中藥材行業在國家戰略層面與現實情況以及未來發展有了最基本的了解,必將引領綿陽中藥材產業在未來良性發展。”綿陽新誠耕農場負責人云洪斌學員說道。
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最基礎的要求,也是最基本的保障。據了解,綿陽是中醫藥產業大市,有著“中醫之鄉”“中藥之庫”的美譽,全市有中藥材種質資源2150余種,居四川省第一、全國前列。三臺麥冬、江油附子、平武天麻、北川杜仲、安州重樓、梓潼桔梗等,都是知名的道地藥材。同時,綿陽九個縣市區全部建成全國基層中醫藥工作先進單位,正加快建設全國中藥材產業化生態圈,通過采用“龍頭企業+合作社+種植基地+農戶”的模式,穩步擴大中藥材的產業規模,逐步完善產業體系,讓中藥材產業成為鄉村振興發展的排頭兵。
如何打通產學研創,共譜鄉村振興“協奏曲”?“我們把課堂搬進田間地頭,把論文體現在支撐中藥材的產品與品種上,讓醫學高等職業教育精準契合鄉村振興發展需要,暢通醫學院校與中醫藥行業、企業的‘綠色通道’,為鄉村振興事業培養更多高層次專業技術技能人才,為鄉村振興注入人才的‘源泉活水’,助力我省由中醫藥大省向強省轉變。”四川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黨委書記秦曉明教授介紹道。
來源:人民日報
原文鏈接:http://sctcm.sc.gov.cn/sctcm/szdt/2021/7/7/8daf0d69d04d448c8fa4e7b3f49c48d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