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歷九月初九也就是醫明天,將迎來我國的晚年傳統節日——重陽節,民俗中,綻放“九”有長久、更美長壽的生老含意,寄托著人們對老年人健康長壽的醫美好期望與祝愿。
截至去年底 我國60歲以上人口超2.8億
近日,晚年民政部發布的綻放《2022年民政事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截至2022年底,更美我國60周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超過兩億八千萬人,生老占總人口的醫19.8%,我國已經進入中度老齡社會。晚年
如何更好地為老年人提供關懷和支持,綻放讓他們在晚年綻放更美的更美人生,已經成為全社會關注的生老焦點。
歲歲重陽 老有所“醫”應可期
接下來,我們就來關注老年健康方面的話題。老年人需要什么樣的醫療保障,子女們又最關心老人哪些方面呢?我們先一起來聽聽大家怎么說。
臨沂市民 宋易青:愿望就是,比如說每一年都定期服務,來檢查慢性病。
湖州市吳興區妙西鎮妙西村村民 朱洪春:看病到市區路程遠一點,看病要排隊,肯定不方便,最好是我們妙西衛生院叫醫生預約一下,我們看病就方便多了。
湖州市吳興區八里店社區居民 張芳敏:平常年輕人沒有多少時間,陪伴時間也少,如果有人一起陪老人到醫院里來看一下病,這種需求是年輕人現在挺大的一個需求。
臨沂市民 趙蘇英:如果有這么一個地方,父母平時有事沒事在這里坐一坐、玩一玩、娛樂娛樂,平時身體有什么不舒服的地方,在這里能有專業人士幫父母解決。
利用信息化手段 家庭醫生更好服務老年人
從采訪中我們看到,老年人對于健康服務的需求是多樣化、多層次的。而老有所“醫”所需要的就是構建公平可及、綜合連續、覆蓋城鄉、就近就便的老年健康服務體系。
在北京,目前北京市324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全部完成了老年健康服務規范化建設,達標率96.1%,全市571家養老機構與基層衛生服務機構建立了“一對一”對接機制,一起來看北京的實踐。
家住北京市豐臺區的鄭阿姨來到馬家堡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最近季節交替,她有點感冒,趁著周末門診人不多,她很快看完了醫生拿了感冒藥。
北京市民 鄭女士:如果要是不方便的話,家庭醫生也可以上門,全家都在這簽約。
目前北京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65歲及以上老年人簽約242萬人,為60歲以上老年人建立健康檔案418萬份。在北京馬家堡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一進門就有一塊醒目的電子大屏,上面實時顯示著簽約重點人群的健康監測情況。
北京市馬家堡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任 陳應軍:你看這上面有不同顏色,代表危險程度不一樣,紅色預警是最危險的狀態,所以我們的平臺有一個自動預警功能。這個血壓計有自動上傳功能,正常量就行,測量完了數據自動上傳,避免了更多操作。
便捷異地就醫結算 增加醫養結合服務供給
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我國跨省流動人口約有12484萬人,其中,隨子女遷居到異地的老年人數量龐大。這些老年人又怎樣享受優質的醫療服務呢?
十年前,鞠女士隨子女從黑龍江遷居到山東濟南,來看看她異地就醫的情況。
山東濟南市槐蔭區吳家堡街道辦事處社區居民 鞠北方:因為我是異地就醫的,戶口在東北黑龍江,以前只有方便的時候回去拿點藥,到東北能報銷,如果在濟南就得自費,一個月也得三四百塊錢。
近年來,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越來越便捷,鞠女士簽約了家庭醫生,雖然戶口不在濟南,也能享受到方便快捷的醫療服務。
濟南市醫保局統計,今年1—9月異地來濟直接結算人群中,60歲以上老年人結算130多萬人次,總費用超過7億元。
目前,衛生健康部門已經在全國范圍開展為失能老人、長期臥床老年患者提供上門醫療服務,各地還通過建設老年友善醫院,設立安寧療護中心等方式,進一步完善老年健康體系建設,重點推動醫療衛生機構開展醫養結合服務。
國家衛生健康委老齡健康司司長 王海東:醫療衛生機構開展醫養結合服務最受老年人的歡迎,所以我們下一步著力要增加這方面的服務供給,推動將部分二級及以下的醫療機構轉型發展,開展康復的服務、護理的服務和醫養結合服務。
科學適度運動 享健康多彩老年生活
老年生活要過得健康多彩,也離不開科學適度的身體鍛煉。老年人進行適當運動不僅能強身健體、增強免疫力,還能讓心情更愉悅,心態更平和。根據老年人生理特點,適合老年人鍛煉的項目以動作緩慢柔和為主,具體應該注意什么呢?
老年人運動鍛煉“三忌”
一忌進行負重運動。由于老年人肌肉開始萎縮,韌帶彈性減弱,骨骼中鈣質減少,關節活動范圍受到限制,進行負重鍛煉,容易發生關節、肌肉和韌帶的損傷。
二忌急速運動。由于老年人的心肌收縮力減弱,血管壁彈性下降,心臟負擔加大,再加上呼吸系統功能減弱,急速運動時的耗氧量加大,容易出現缺氧昏暈現象。
三忌進行對抗性強的運動。對抗性激烈的體育運動會引起神經系統過度興奮,患有心臟病和高血壓病的老年人,在運動時要特別注意。
老年人在運動鍛煉前最好做一次全面的身體檢查,然后根據身體情況選擇合適的運動項目。同時,也便于與運動后的情況進行比較,判斷運動效果。如果每年體檢,無基礎疾病,也可以自己對身體機能進行簡單測試。如連續下蹲10—20次,或原地跑步15秒,看是否有心悸、氣促、胸悶不適等癥狀,如果沒有可開始進行體育鍛煉。
對于沒有運動習慣的老年人,開始進行體育鍛煉時應該循序漸進,推薦快走、慢跑、游泳、太極拳等。老年人鍛煉時可以利用運動后即刻脈搏和恢復時間來控制運動量。用170減去年齡,這一公式為運動后即刻的脈搏標準,運動后即刻脈搏不宜超過110次/分。運動后5至10分鐘之內恢復到運動前的脈搏水平為宜。
如果運動時感到微微汗出,運動后感到輕松、舒暢、食欲及睡眠良好,說明運動量適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