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中國航天看到人類攜手合作的從中星辰大海 開放共享未來
發布時間:2025-04-25 11:10:57 作者:證券時報 瀏覽量:185
北京時間4月24日17時17分,神舟二十號載人飛船在酒泉成功發射,國航共享長二F遙二十運載火箭將載有3名航天員的到人大海飛船精準送入預定軌道。航天員們開啟了一場長達6個月的類攜太空之旅。55年前同一天,手合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成功發射,星辰標志著中國航天事業的開放起步。從“東方紅”的從中星火初燃到“嫦娥”的九天探月,從神舟的國航共享“太空擺渡”到天宮的“太空家園”,中國航天用半個多世紀的到人大海努力證明:地心引力無法束縛人類逐夢蒼穹的腳步,封鎖圍堵也阻擋不了中國自主創新的類攜征程。
長期以來,個別國家在航天領域對華實施嚴苛制裁和打壓,星辰試圖遏制中國發展。開放但事實證明,從中封鎖非但沒有讓中國止步,反而倒逼中國以更大力度推進自主創新。當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局長屢次表達希望租借月壤的愿望時,“沃爾夫條款”的尷尬就顯露無遺。這生動地證明了:無論在高科技領域還是經貿領域,“小院高墻”“脫鉤斷鏈”都不是保證“美國優先”的法寶,“封鎖他國”的鐵鏈短期內似乎可以擋住先進技術外流,長期來看則可能作繭自縛,將自己鎖在先進技術和國際合作之外。
中國航天的魅力不僅在于立足自身的技術突破,還在于開放合作的大國胸懷。就在第十個“中國航天日”之際,傳來兩個引人矚目的消息。一是中方宣布正在開展巴基斯坦航天員的選拔工作,外國航天員加入“神舟出差組”的腳步日益臨近。另一個消息是,中國國家航天局發布了嫦娥五號任務月球樣品國際借用申請結果,有6個國家的7家機構通過了審查,并與來自5個國家的5家機構簽署了《月球樣品借用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