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時報(www.chinatimes.net.cn)記者 馬維輝 北京報道
藍天保衛戰重點區域強化監督、身多始新城市黑臭水體整治專項行動、項任“清廢行動2018”專項行動、查月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環境保護專項督查……2018年,環保或開各式各樣的督查大變環境保護督查,名目繁多,身多始新內容也不統一,項任讓地方感覺有些混亂,查月而且忙于應付。
2019年,這一狀況將得到改善。4月29日,在環境部4月例行新聞發布會上,生態環境部環境執法局局長曹立平表示,今年將統籌安排城市黑臭水體治理、水源地保護、打擊“洋垃圾”進口、“清廢”行動等專項任務,將涉及同一地區的多項任務進行整合,一次檢查多項任務。
“與統籌前相比,我們進行了估算,到地方進駐時間減少80%左右,并實現規模、人數以及地方配合工作量大幅減少,同時人員調配更合理、任務更高效。”他說。
“一次檢查多項任務”
2018年11月,按照中央要求,環境部認真梳理了生態環境領域所有的督查檢查考核事項。
經過梳理,過去,環境部曾經組織開展的督查檢查考核共有27項,現在則減少為兩項。一項是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另外26項則分別予以撤銷,或者合并為一項,即強化監督。“原則上,強化監督要與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的時間、步驟都要錯開。”曹立平說。
同時,環境部將污染防治攻堅戰確定的重點任務都整合到了一起,統一納入強化監督,實現計劃、任務、時間、地域、人員、方式等“6個統籌”,大家一起行動。
“目前,我們正在制定第一輪強化監督工作方案,將統籌安排城市黑臭水體治理、水源地保護、打擊‘洋垃圾’進口、‘清廢’行動等專項任務,將涉及同一地區的多項任務進行整合,由同一撥人同一時段完成,即一次檢查多項任務。”曹立平說
此外,在今年的督查考核過程中,除了監督執法,將更注重幫扶服務,提升效能。
“例如,督查人員組成中增加了相關領域的專家,可以幫助地方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傳導壓力、壓實責任,支持基層共同做好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曹立平說。
“正在籌劃5月份的強化監督”
在具體實施上,強化監督每年將開展一次,每次分兩個階段進行。
“具體來說,就是每年4月至5月,9月至10月期間分別開展一次強化監督工作。其中4、5月份開展的強化監督,主要為了幫助地方發現問題、建立臺帳;下半年9、10月份開展的強化監督,則主要對這些問題的整改情況進行核實。”曹立平表示。
同時,環境部將設立統一的平臺,雖然督查檢查和現場考核包括多項任務,但所有任務都將納入強化監督的同一個平臺。
在管理上,生態環境部執法局將統一負責強化監督的歸口管理,其他各司局分工負責。
在操作上,同一時段,一個省份只會派駐一個生態環保工作組,并可根據需要設幾個專業性小組。
“比如我們正在籌劃的5月份的這一次,城市黑臭水體治理、水源地保護、清廢行動、打擊‘洋垃圾’進口、還有群眾老百姓舉報案件核查等,都將由一個大組到一個省份統籌組織,并保證一個地市、一個區縣只有一個小組開展工作,一撥人同時要干幾項活。”曹立平說,“現場人員可能既要承擔‘清廢’檢查,又承擔水源地檢查任務,既提高效率,又保證質量。”
為提高監督效率,環境部要求,要壓縮規模,縮減時間、減少會議,嚴格控制資料調閱的數量,切實減輕基層負擔。
“強化監督期間,原則上只召開一次會議,即與地方見面溝通,雙方交流工作安排;只調閱一次材料,一個專項領域只填報一張表格,避免反復打擾地方工作;同時優化組織方式,確保一個地市只去一次、一個縣區只有一個工作組。”曹立平說,“現場期間輕車簡從、獨立開展工作,主要幫助地方發現問題并促進解決,不替代、不干預、不打擾基層正常工作,自己安排吃、住、行,不需要地方陪同,既保證工作實效,又減輕基層負擔。”
責任編輯:徐蕓茜 主編:陳巖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