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專科能力建設對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張卿專科近日,加強建設內蒙古醫科大學附屬醫院呼吸與危重癥學科主任張卿在做客人民健康“加強臨床專科建設 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系列節目時表示,臨床學科發展要依靠人才梯隊建設和科研創新,推進醫院也應以科研為臨床服務為導向,醫教研深提高服務質量和臨床診療水平,度融進一步推進醫院高質量發展。張卿專科
談及內蒙古醫科大學附屬醫院推進臨床專科建設的加強建設實踐經驗,張卿介紹,臨床醫院按照專科區域醫療中心的推進設置標準成立了卒中中心、房顫中心、醫教研深重癥診療中心、度融創傷中心、張卿專科危重癥孕產婦中心、加強建設POP(器官移植中心)六大中心。臨床六大中心的建設進一步推進了專科建設。此外,醫院還引進了達芬奇手術機器人,全面提升了醫院科研、教學、臨床的服務能力,提高了醫院康復、預防、教育及醫院管理水平,加快了該院建成區域醫療中心的腳步。
張卿所牽頭的呼吸與重癥學科也圍繞六大中心進行了學科建設的探索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績。對此,張卿從以下幾點進行了分享:“第一,科室加強亞專業發展,根據呼吸專業的不同專業成立了14個亞專業并設有門診,每個亞專業配置組長、學科帶頭人,保障了專業人才梯隊建設和穩定的研究方向;第二,提高科室診治水平,重視硬件設施的建設和發展;第三,注重疑難病、危重癥的診療,成立罕見病亞專業并設有門診,可開展機器透氣、危重癥搶救技術;第四,科室開展新技術、新業務,成立了全國肺小結節AI智能診療中心,引進了硬質支氣管鏡、高難氣道介入治療、支氣管熱成形術等先進技術。第五,注重團隊學術人才隊伍建設,通過‘送出去、請進來’人才培養政策,引進人才再留住人才;第六,提高醫療輻射能力,采取醫聯體建設、互聯網建設和下鄉會診、講座、托管等方式將醫療服務輻射周邊,以點帶面,持續提高區域內醫療服務同質化水平;第七,強化質量管理,開展疑難重癥術前討論制度和死亡病例討論制度,嚴格執行18項醫療核心制度。”
學科發展要依靠人才梯隊建設。張卿認為,強化人才隊伍建設、健全人才培養體系是推進專科建設的重要措施。人才不僅是第一資源也是第一生產力,抓人才就是抓發展。張卿說:“為大力推動學科建設,我院呼吸與危重癥學科室注重引進基礎夯實、高學歷的人才,在用人的時候重能力、重水平、重實際、重治療理念,做到‘人盡其用’。”對于如何以科研創新為抓手推動學科建設,張卿認為,科研是立院之本,科研創新是強院之路。她以其所在醫院為例介紹,醫院圍繞解決重大健康問題為布局,以一些嚴重影響人民健康生活的疾病為目標,集中攻關推動改善疾病診療。為此,科室申請了課題并關注科研成果轉化,提升科研防治能力,最終轉化成了一個防病治病的實際成果;在技術創新方面,醫院以科研為臨床服務為導向,提高醫院服務質量和臨床診療水平。
張卿認為,作為內蒙古醫科大學附屬醫院的學科帶頭人,擔子重責任大。要懂得打鐵還需自身硬,要以身作則,在知識儲備、能力和言行舉止等方面立榜樣;要不斷學習,不斷汲取先進的知識、學習先進的技術;還要加強自我專業能力的培養及制定主攻方向,提高知識儲備量;此外,科主任要具備創新發展的能力,引進新技術、培養人才,提高科室整體競爭力和學科綜合能力。她說:“推進醫教研深度融合,提升自我能力和科室、醫院的就診能力、服務能力,是每一個學科帶頭人的職責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