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CES Asia看未來科技 VR迎井噴式發展
相比已經成功舉辦過48屆的看未科技美國CES,才進行到第二屆的迎井CES Asia顯得有些年輕,參展商的噴式級別和展會現場的規模都有所降低,不過在CES Asia我們可以看到行業內更符合國內市場、更具本土氣息的新產品展出。

CES Asia有另一股勢力悄然興起--VR虛擬現實
CES Asia尚處于襁褓之中,本身影響力還處于形成階段,號召力上的不足使得國際大廠們在參與過CES 2016之后就基本不愿再參展CES Asia,更顯尷尬的是即便是國際巨頭在時間間隔僅僅幾個月里也很難拿出像樣的新技術、新產品參展,缺少重磅新品撐場的CES Asia有另一股勢力悄然興起--VR虛擬現實。
作為亞洲版的CES,CES Asia與CES在參展方向上基本保持一致,CES的影子在CES Asia上出現,不過參展的大多為國內廠商品牌。國內VR產業整體蓬勃發展,VR設備新品更是呈現井噴式發展,CES Asia上的眾多VR新品幾乎需要整整一天的時間才能夠體驗一遍。

CES Asia上的眾多VR新品幾乎需要整整一天的時間才能夠體驗一遍
年初拉斯維加斯的CES 2016世界電子展上,索尼、三星、LG、尼康等電子巨頭輪番放大招,令整場CES看點十足,CES Asia上則以國內小廠商的新玩意吸引眼球,排隊試用的隊伍可以密密麻麻排到另一家展臺,駐足體驗的觀眾不在少數。

VR參展產品數量之大幾乎可以用半壁江山來形容
VR參展產品數量之大幾乎可以用半壁江山來形容,毫無爭議地順利晉級為本屆CES Asia大會的最大黑馬,作為未來顯示的接班人,著實刷了一把存在感,在整整三天的展會期間,無論走到哪個角落,只要是人群稍微密集的地方,基本就可以斷定是VR的產品體驗區。
業界認為VR產品要帶來良好的佩戴使用體驗,必須要支持20ms以內的同步顯示延時、75Hz以上的畫面刷新率、1K以上的陀螺儀刷新率。一般而言屏幕的刷新率越高,顯示的延時越小,屏幕的閃爍感越不明顯,相應的使用體驗也會越好。

如今的VR已經不再是停留在一個紙盒子的初級階段
要知道,如今的VR已經不再是停留在一個紙盒子的初級階段,與PC互聯的VR硬件或是VR一體機逐漸占據市場主流地位,顯示的流暢度直接與SOC芯片的計算性能有關,其決定了能否可以將數據延時縮短到20ms毫秒以內以及能否將刷新率保持高速穩定。

高通和三星的芯片在綜合實力上更為出眾
目前市場上主流的幾家芯片提供商的代表產品型號為高通驍龍820、聯發科helio X25、三星Exynos8890、華為海思麒麟955,這些SOC所集成的GPU分別是Adreno530、Mali-T880MP4、Mali-T880MP12、Mali-T880MP4。從測試成績上來看,高通和三星的芯片在綜合實力上更為出眾。
在展會現場隨處可見與VR相關的產品參展,即便是沒有VR產品參展的廠商也會看到有例如HTC VIVE這樣優秀的VR產品站臺撐場,比如在海信的展區,為了展示曲面顯示所帶來的環繞沉浸式體驗,海信組裝三聯屏對HTC VIVE的顯示內容作畫面同步顯示。

海信組裝三聯屏對HTC VIVE的顯示內容作畫面同步顯示
主打VR顯示的廠商展臺更是不可思議的火爆,例如此前并不太知名的小派推出了全球首家使用雙陀螺儀的頭盔。有效減少定位誤差,明顯降低了佩戴過程中的眩暈感,雙眼分辨率高達3840*2160,視場角達到110度,延遲控制在18ms以內。佩戴的舒適度也不錯,220g的重量在VR頭顯里應當是比較輕的了。另外小派還在CESA的展臺布置了一架虛擬太空艙,進一步拓展VR的帶入感體驗。

大朋VR一體機M2采用了三星的Exynos7420和三星的2.5K高分OLED屏幕
另一款值得推薦的產品也是筆者在展臺親身體驗過的,這就是大朋VR一體機M2,M2采用了三星的Exynos7420和三星的2.5K高分OLED屏幕,3G運行內存和32G閃存存儲,作為市面上少有的VR一體機,定價僅為2999元,但就使用體驗而言,完全對得起它的售價。
本次CES亞洲電子展覽中最大的亮點和看點就是眾多國內廠商推出的VR新品了吧,這是筆者多次探訪四大展區之后得出的結論,無論是在參展的規模和現場的人氣來看,VR類產品的受關注度都是其他產品線所不能比擬的。

VR類產品的受關注度都是其他產品線所不能比擬的
在走訪體驗過多家展區的多款VR新品之后,我們可以看到國內廠商在VR領域所做的努力和所取得的成績,雖然有些廠商的參展產品不能令人滿意,但總體而言,國產VR新品已經取得了超出預料的進步,無論是在產品的佩戴舒適度還是顯示的細膩程度上都可以與國際大廠的一些產品相提并論,而不再只是停留在理論和PPT階段了。

體感座椅、賽車方向盤之類的硬件來輔助完善使用體驗
本次展出的VR類別產品大多是與PC端相連的VR硬件,甚至是VR一體機,產品的性能與體驗有了明顯提升,而有些參展廠商甚至在VR的基礎上加入了輔助設備,比如體感座椅、賽車方向盤之類的硬件來輔助完善使用體驗,相信今后VR市場會有更高水準的國產VR新品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