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小三德國兩大豪華品牌在中國,車市車又為爭奪排名“老二”、中豪“小三”的小三位置,打響了一場輿論戰。車市車又雖然二者短期內對奧迪在中國市場地位仍難以撼動,中豪但是小三對論資排輩的中國市場,“探花”和“榜眼”在人們心中地位,車市車又是中豪絕對有差別的。
就像今年年初,小三戴姆勒-奔馳率先舉辦了盛大的車市車又業績預報發布會,并邀請了一行中國媒體,中豪遠赴德國觀摩盛況。小三藉此,車市車又向寶馬和奧迪宣告,中豪這家資歷最老的豪華汽車制造商強勢“復蘇”。
步入7月,奔馳也幾乎是最早,在中國古都西安對全中國“高調公布”上半年銷售數據的豪華車品牌。由于在中國市場出色的表現,奔馳今年全球上半年銷量已經突破100萬輛。
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奔馳在中國銷量達到21.5萬輛,同比增長34%,超過2013年全年銷量(也超過乘聯會公布的寶馬同期數據)。尤其是奔馳5月份 中國銷量,第一次力壓主要競爭對手——寶馬,成為轉折點。頗為諷刺的是,今年恰好是寶馬品牌100年周年誕辰,寶馬的心腹之患也成為現實。
很快,寶馬方面做出回應,宣布其上半年在中國銷量為24.76萬輛,同比增長7.4%,依舊穩坐中國豪華車市場“千年老二”的位置。雖也不想成為“小三”。一時間,支持雙方的媒體,陷入輿論混戰,好不熱鬧。是什么讓寶馬、奔馳在中國隔空叫板,這背后事態又有多復雜?
撲克教父、“世界賭王”道爾·布朗森說過,只要給他位置,一晚上他永遠都不用看底牌,照樣可以大贏特贏,這講的就是一個“勢”。
在賽車場上,“桿位”(首位)有多重要自然不在話下。是被慢車壓著,還是在前面一馬平川領跑呢?
在中國,汽車公司的地位通常由銷量決定,你在第一,消費者就會覺得買這輛車有面子,是企業實力和品牌力的表現,品牌溢價和規模效益自然而然的就會來到強者的門口。
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何大眾和通用為了在中國爭奪市場第一,絞盡腦汁。即便產品弱,上海通用也不遺余力地通過打造品牌和營銷來促進銷售,因為這口氣必須爭,誰丟了位置,就會處處受制,還影響士氣。
實際上,不論是在全球范圍,還是寶馬和奔馳進入中國以后,自從寶馬取代奔馳的位置,成為世界第一大豪華車品牌,寶馬的“勢”就已經起了。更何況,上一代產品,寶馬是全面壓制奔馳的。
數據上看,早年寶馬的優勢越來越大!
十幾年間,憑借世界第一豪華車制造商的名望和品牌影響力,在2012、2013年,寶馬領先第二名優勢近40萬輛。在中國市場,憑借品牌的力量,寶馬也迅速追趕憑借“官車”確立地位的奧迪。奔馳這個心腹之患,暫時放置一旁。
當戴姆勒-奔馳CEO蔡澈信誓旦旦,要一掃進入21世紀以來,這“汽車發明者”接連被寶馬、奧迪超越的陰霾和恥辱時,幾乎所有人都覺得這個“大胡子老爹”,是不是有病?
可夜晚總會結束,黎明也會到來。當奔馳S級在中國橫空出世,可以看到奔馳對自身的設計語言和德系車做工品質的革命,而寶馬還沉侵在“寶馬之悅”不能自拔(寶馬7系在中國市場儼然在奔馳的攻勢下,處于劣勢)。“眼看他起朱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
其結果就是,在解決國產和進口渠道與管理權之爭,從新S級開始,奔馳的“勢頭”起來了,而寶馬沒有及時給予回應,或者說回應力度不夠。去年,憑借一系列新 產品問世,在中國市場,奔馳與寶馬差距迅速縮小,在全球市場反超奧迪,GLA、GLE、GLC等新SUV扮演了重要角色。而新E級的上市,還將給寶馬5 系、奧迪A6L等車型造成沖擊。
相反,隨著寶馬中國“沙皇”史登科退位,接任者安格面對中國豪華車增速下滑,顯然準備不足,被打了一個措手不及,而史登科一手建立起來的本土化管理層的“樹倒猢猻散”,更是釜底抽薪。這,恰恰是寶馬中國目前遇到的深層次問題——人才問題。
人事方面,段建軍等人投奔宿敵奔馳,陸毅轉投捷豹路虎IMSS機構短暫任職,戴雷“寧做雞頭不做鳳尾”,去了英菲尼迪后再次跳槽······連MINI負責人朱江,也去了雷克薩斯。所以,當面對咄咄逼人的奔馳,在中國從來沒在后視鏡中看到過對手的寶馬,明顯慌了神。
現在對銷量排名這一重要的“數字游戲”反應滯后,反映出寶馬一方面,不希望其“探花”之位被奔馳奪走,影響其行業地位和消費者心中的形象;另一方面,也表現持中國豪華車市場競爭之激烈,寶馬的壓力巨大。目前,中國豪華車市場增長已基本歸于個位數增長。
目前,銷量排名的變化只是外在表現形式,說明奔馳這幾年的調整和本土化落實尚可。對寶馬而言未來不僅要在產品上進行調整,其自身的營銷體系建設、對市場變化的反應能力,以及國產化進程等都將對其產生重要影響。
不久前,寶馬推出了全新國產X1,但就6月銷售數據4370輛來看,與奔馳GLA和GLK(GLC)的6219輛和8300輛來看,相去甚遠。與此同時,豪車第二集團中的沃爾沃、捷豹路虎等在國產后,在加速對第一集團的追逐,第一陣營的末尾,自然成為攻擊目標。
不過,汽車K線認為,奔馳在快速增長之際,也需要注意其產品質量和水平,至少現在已經出現了問題。
7月11日,國家質檢總局公布消息給奔馳提了一個警示,北京奔馳自7月26日起,召回2016年1月21日至2016年3月21日期間生產的部分2016年款北京奔馳C級和GLC SUV普通乘用車。這一點,長安福特的教訓,北京奔馳應該引以為戒。
不僅如此,進口奔馳在此前三天前和6月中旬,也接連出現質量召回事件,其頻率之高,值得警惕!
7月7日,北京汽車公布數據顯示,北京奔馳上半年銷售14.3萬輛,同比增長39%,成為奔馳叫板寶馬的重要力量,但現在,面對銷量快速增長來攫取利潤,與保證品質之間怎樣權衡,無疑將成為奔馳未來在中國發展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總之,這次事出有因的“探花”之爭,是中國豪華車市場過去格局正在被打破,對一向排位座次比較穩定的豪華品牌而言,第一陣營出現叫板,汽車K線認為,一定 會傳導到后面的品牌,并對其合資伙伴未來業績產生影響。同時,就奔馳和寶馬的消費群體而言,是“老二”,還是“小三”的座次,未來也會影響到購買決策。
當后視鏡中的“心腹之患”出現并趕超后,誰又將是誰的“心腹之患”還很難說。
標簽:豪車 車市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