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度“井噴”的市場企業并購市場逐漸趨于理性。12月15日,趨理企業有統計機構發布數據顯示,性今截至目前,年國今年我國并購交易市場已公告8016起并購交易,并購涉及金額為3.29萬億元;已完成并購交易4018起,同比涉及金額1.51萬億元。持平相較去年,市場交易數量同比增長34%、趨理企業成交金額同比下降11%,性今不過在尚余半個月的年國情況下,業內普遍預計今年企業并購成交總額可能與去年基本持平。并購
具體來說,同比在已公告的持平并購交易中,境內企業出境并購348起,市場涉及金額4288億元,境外企業入境并購總金額為957億元。而從公告的交易目的看,為了橫向整合進行的并購涉及總金額最大,約1.22萬億元;其次是為了戰略合作,涉及7066億元;今年市場的并購交易主要發生在食品、房地產、資本貨物、多元金融等領域。
“由于交易成本較低、審批手續較便利,產能過剩的鋼鐵、煤炭業也成為了去年并購頻發的領域”,首經貿大學產業經濟研究所所長陳及直言。
北京商報記者查閱發現,2013-2015年,我國并購市場交易數量和總金額均呈現快速增長態勢,其中2015年中國并購市場共完成并購案6269起、涉及交易金額2.8萬億元,雙雙沖破歷史紀錄。但去年全年市場完成并購案數量和總額分別僅為2998起和1.7萬億元,同比分別下降52%和39%。“經濟形勢疲軟,企業價格就會被低估,相關并購就會增長;經濟形勢向好,企業估值較高,企業主也比較抗拒成為其他企業子公司,并購數量就會下降”,陳及告訴北京商報記者,近兩年我國企業并購案例逐漸穩定和理智,其實也側面印證了實體經濟整體回溫的態勢。
值得一提的是,在一系列政策推動下,國內企業跨境并購勢頭迅猛。據普華永道統計,今年前三季度中國跨境并購交易數量572筆、涉及交易金額977億美元,且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并購交易總額則創歷史新高,達352億美元,已超過去年全年305億美元的總金額。有分析指出,當前中資企業跨境并購逐漸趨于理性發展,通過并購海外優質標的助推國內產業升級、消費升級和國際產能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