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石化西北油田分公司塔河油田自然遞減率何以由幾年前的新技17%降低至目前的13.9%,每桶原油降低成本3.75美元,術讓產生直接經濟效益10.4億元人民幣?一個被稱為“塔河碳酸鹽巖縫洞型油藏降低自然遞減技術”的塔河重大專項功不可沒。
3月26日,油田億經益來自西北油田分公司的產生消息稱,作為中國石化首批重大專項,濟效西北油田分公司承擔的新技“塔河碳酸鹽巖縫洞型油藏降低自然遞減技術”通過中國石化組織的專家鑒定。
中國石化鑒定委員會認為,術讓該項目具有完全的塔河自主知識產權,形成了縫洞型油藏控制遞減的油田億經益關鍵技術體系,具有持續應用前景,產生可支持塔河油田穩產及效益開發。濟效目前通過受理專利41件,新技得到授權專利15件,術讓具有軟件著作權5件,塔河發表論文50篇。該項目實現4項世界首創及1項填補國內空白的技術創新,總體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據了解,塔河縫洞型油藏非均質性強,儲集空間結構復雜,井間連通程度差異大,縫洞呈現離散分布,控遞減是世界級難題。中國石化西北油田分公司按照影響遞減5個關鍵問題下設5個課題,在2016至2018年聯合4家科研單位共同攻關,選取塔河6區、12區和托甫臺作為控遞減技術應用區,針對縫洞結構刻畫描述、遞減規律、注水技術、注氣技術、配套工程工藝等5個方面研究內容,完成室內測試6068組次,精細刻畫及剩余油描述900平方公里,開展現場試驗1358井次。
同時,科研人員在注水注氣參數優化、摻稀優化、機采井的現場調參等方面,開展了7000余井次現場調整優化,形成“縫洞體分級校正與空間位置三定技術”等13項關鍵技術,取得5項關鍵技術成果,讓塔河油田自然遞減降低3.1%,提高采收率0.53%,增加可采儲量230萬噸。
據專家預測,持續推廣完善該項技術,塔河油田在2025年能將自然遞減控制在12%以下,盈虧平衡油價降至36美元。目前,塔里木盆地油氣資源量約230億噸,是國內最具開發潛力的盆地,該項目形成的技術方法,在塔里木盆地縫洞型油藏及國內相似油藏可有效推廣。(張洋記者朱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