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消費者報南寧訊(熊至娟 記者顧艷偉)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市場監管局12315中心近期受理多起因二手商品交易引發的廣西消費糾紛。為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南寧南寧市12315中心發布消費提示,發布提醒消費者在進行二手商品交易時,消費多保持一份理性和謹慎,提示盡量選擇到正規平臺和場所購買,手商避免掉入賣家的品交消費陷阱。
南寧市12315中心2023年4月6日接到反映稱,易需今年2月25日,保持消費者陸先生通過“閑魚”平臺認識了南寧市西鄉塘區大學東路某店鋪老板,理性花費4510元購買了一輛二手小牛電動車。謹慎該店家當時承諾,廣西車子過15天后包過戶,南寧但至今未兌現。發布
3月26日,消費消費者劉先生在“閑魚”平臺,向本地賣家購買了一臺型號為M9P的徠卡相機,金額1.95萬元,回家后檢查才發現該鏡頭傳感器CCD脫膜,存在質量問題,賣家拒不承擔責任。
3月27日,消費者農女士在南寧市安武大道8號北湖廣隆汽車產業園B區某汽車公司購買了一輛二手吉利汽車,價值5.5萬元。之后發現汽車的變速器配件、四輪定位等部位存在嚴重質量問題,要求維修未果。
南寧市市場監管局12315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銷售二手商品不僅能有效利用閑置資源,買家也可通過較低的價格買到心儀商品,但是,目前相關二手商品缺乏統一的銷售標準,商品質量良莠不齊,導致相關買賣糾紛屢見不鮮。為減少二手商品消費糾紛,請消費者在參與二手商品交易時,切勿脫離正規交易平臺進行線下交易,請使用平臺官方承認的交易聊天工具進行溝通。只有這樣,出現糾紛時,交易平臺才能辨認證據的真實有效性。購買二手商品時,請注意查看經銷商的營業執照,選擇社會評價較好、信息公布完整性較高、售后服務有保障的經銷商。收到商品后,務必查驗清楚再確認付款。
不要貪圖便宜購買證件、手續不全或來路不明的二手商品。如低價二手車,要謹防重大事故、泡水車,更改里程表等隱性問題,消費者應多方了解二手商品信息,理性對待經銷商推出的各項低價促銷。
交付二手商品定金前,務必把所有情況都了解清楚,并簽訂書面合同或協議,要求經銷商將承諾所售商品的具體情況、售后服務及雙方的其他約定等納入書面合同。切勿只聽信一些經銷商的“游說”或者口頭承諾。
同時,提醒消費者要妥善保管買賣合同、鑒定評估報告、交易記錄,一旦發生消費糾紛,可據此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責任編輯:李佳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