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英劍 ChatGPT誕生后,教師對于寫作產生了巨大的該何影響。雖然此前已有很多致力于機器寫作的為學務新聞科應用程序,但大多限于日常生活交流的術寫寫作。相比之下,作服ChatGPT學術寫作造成的學網影響是前所未有的,甚至可以說是教師革命性的。 本文所指的該何“學術寫作”,并非專指對某個學術研究項目最終成果的為學務新聞科展示與總結,而是術寫在教育,特別是作服高等教育中以學術提升為目的、專門訓練學生寫作技能的學網各種最終成果,包括讀書報告、教師課程論文、該何學位論文、為學務新聞科創意寫作等。 3月23日,美國加州社區學院系統的英語講師安娜·米爾斯在《美國高等教育紀事》上發表《ChatGPT 變得更好了,這對我們布置的寫作作業意味著什么?》一文,探討了人工智能(AI)之于寫作的改變、意義與價值。作為從事了17年寫作教學的導師,米爾斯于去年8月開始在ChatGPT的開發與試驗過程中參與對其新版本的測試,因此對ChatGPT的機理與運作方式、發展變化非常了解。 結合這篇文章,以及我個人的使用經驗,本文重點探討教師該如何使用ChatGPT為大學教育中的學術寫作服務。 GPT-4的寫作能力更加強大 3月15日,ChatGPT的母公司OpenAI正式發布了ChatGPT的“升級版本”GPT-4。而當米爾斯將GPT-4相對復雜的響應與其前身GPT-3進行比較時,她深感驚訝和恐懼,因為GPT-4生成的文章更加精確、清晰,也不那么乏味,并且更具實質性地顯示了觀點之間的聯系。 她做了一個真實的事例對比——要求兩代ChatGPT對《大西洋月刊》上的同一篇文章作出總結。結果發現,GPT-4的文章內容更加精準,提供了更多信息,觀察問題的視角更加多元化。而且,文章摘要在句子結構和單詞選擇方面具有更大的多樣性。 總體上看,GPT-4可以做一些早期版本不擅長的事情,比如合并引語。特別是其語句的語法復雜性有了很大改進,未來的版本也會更好地復制單個作者的語法和錯誤模式,即如果給它植入某人的寫作風格特點(包括出現一些語法錯誤),它就可以寫出一篇帶有那個人特點(包括會有一些語法錯誤)的文章。它可以生成圖像的文本分析,也有公司正在研究可以描述視頻的人工智能。 米爾斯說,盡管GPT-4越來越復雜,但自己的驚訝和恐懼在約一周后就消失了。因為它的理解力依舊有限,模型雖好,但輸出結果仍經常簡單化和公式化,這一點與舊版本相同,且這個版本有時會編造事實和來源,其輸出內容也包含一些推理和分析錯誤。 即便如此,GPT-4顯示的強大能力依舊值得關注與重視。正如米爾斯所說,作為大學教師,我們需要慎重考慮GPT-4的新變化對教學方式而言意味著什么。 面對人工智能,人類應放下傲慢 我注意到,面對人工智能,有一種傾向值得關注,即不少人總是試圖針對人工智能當下并不擅長的領域進行測試或試探,當人工智能表現出不能、無能乃至出錯時,他們便會嘲笑人工智能并以此證明其與人類的差距還很大。事實上,GPT-4的強大已經在告誡我們,人工智能在當下的不能、無能乃至錯誤,不過是人類還沒有給予其足夠的數據。否則,它釋放出的能量將遠遠超過人們的期待。 即便在當下,努力搞清楚GPT-4不能做什么也幾乎是徒勞且無意義的,更好地了解它并探討其使用價值才更具現實意義。從這個意義上說,我們應避免兩種常見的傾向。 一是阻止學生使用以ChatGPT為代表的人工智能。很多人這樣做的原因在于,人工智能非常擅長個人敘述和普通知識的傳播,有時能達到以假亂真的地步。但事實上,在技術發達的今天,除非斷網或強力屏蔽,否則這種阻止將是徒勞的。 二是期待軟件檢測生成文本。顯而易見的是,人工智能生成的文章和人類書寫的文章將會越來越難以區分。因為學生可以將其過去的論文模型輸入人工智能程序,并讓它以這種風格生成草稿。換言之,ChatGPT在被植入寫作特點(包括錯誤)后,就能寫出(故意)帶有錯誤的文章。 要知道,教師往往通過學術語言是否太過流利判定一篇文章是否是ChatGPT所為,但今后無論靠人工還是靠設備,這種方式都將難以見效。現有的OpenAI分類器以及GPTZero等生成文本檢測器,已被證明經常將人類書寫的文本識別為“可能是 AI”。這種誤報可能會導致錯誤的指控。 站在ChatGPT的肩膀上超越它 如果讓學生試著使用ChatGPT,或許人類能站在它的肩膀上并超越它。 首先,教師可以鼓勵學生使用人工智能,并將人工智能提供的最簡單答案作為學生思考和闡明觀點的起點。最起碼,利用人工智能可以縮短學生思考問題的過程。比如,ChatGPT構建邏輯論證的能力還不盡如人意,為此,表現批判性思維能力的作業更需要學生自身的努力思考才能完成。 其次,教師應與學生一起探索人工智能的本質和風險。米爾斯提出,教師不能等到自認為是專家時,才在課程中討論人工智能,而應在課堂上與學生一起了解它。人工智能的能力發展太快,高等教育無法駐足等候。教師完全可以和學生一道探求ChatGPT和其他語言模型可以做什么,以及是否想使用它們或如何使用它們,并幫助學生做好準備。 總之,直面人工智能的現狀,并充分認識其危害性,才是人類應該有的態度。 更新ChatGPT語境下的評判標準 在ChatGPT時代,如果人工智能可以取代學術寫作,那學生為何還要努力學習這種本領呢? 這牽涉到了我們應如何看待ChatGPT語境下的寫作,以及評判標準的問題。事實上,正是因為有了ChatGPT,我們更需要反思過去的寫作,并由此進入一個需要重新審視相應評判標準的新時代。 首先,要改變過去的評分原則與評價標準。如果ChatGPT可以產出流暢但乏味的文章,那么語言是否流暢就不應是評價文章好壞的重要指標了。我們應該要求學生展示一種綜合能力,并要求他們用獨特的視角和智慧回答我們提出的問題,或者展示自己的思想觀點。 其次,要強調學生關注寫作的動機與價值。我們應更多地讓學生了解寫作行為本身的重要價值,并強調寫作過程的重要性。當下人們看重的往往是已經完成的文本,但我們應該更加強調寫作的過程,同時告訴學生,寫作練習是大學智性發展的核心所在,將會給他們帶來巨大回報,為此要更加鼓勵學生主動寫作。 最后,要更加重視文章的原創性與獨特性。目前,雖然GPT-4已經可以對某些原創的批判性思維結果進行一定的模仿,但尚未產生真正的原創性內容。因此,追求學術文章的原創性與獨特性將是未來寫作的重中之重。 讓學生熱愛寫作 那么,我們怎樣才能讓學生真正進入原創性與獨特性的寫作環境呢?換句話說,什么樣的學生才算是具備了原創性與獨特性的寫作能力呢? 第一,具有辨識能力。應教導學生,在人工智能時代到處是看似權威的胡言亂語。無論是本科生還是研究生,大都處于基礎的學術寫作階段,特別容易被ChatGPT生成文本中那些看似雄辯和權威的口才所吸引。因此,教師要幫助學生學習如何發現ChatGPT寫得很好、看似有據可查的廢話,更要讓學生認識到什么樣的文章才是真正的好文章。 第二,講究現實意義。讓學生學會思考問題。在引導學生進入既有趣也有意義的寫作過程中,試著讓他們把主題與現實情況聯系起來。讓他們看到彼此間只有通過語言與文字進行交流,才能使寫作過程更有價值。而且,通過寫作,學生可以學習如何厘清思路,找到發聲點。 第三,關注寫作過程。如果寫作源自自覺自愿,那么學生就會主動去寫作,而不是求助于文本生成器。教師要對學生寫作中的構思、起草、修改和反思進行合理的時間分配和及時的反饋,從而讓學生的寫作過程充滿個性化特征。在這一過程中,“原創性”或許會自然產生。 總之,讓學生熱愛學習、熱愛寫作,激發個人的內在動力,這才是防止人們濫用人工智能的最有效方法。 《中國科學報》 (2023-04-04 第3版 大學觀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