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網】作為鐵礦石消費大國,少買石進首降從2010年開始,超千中國進口鐵礦石一路上移,中國但2018年這一情況出現扭轉。鐵礦
據中國海關總署1月14日公布的口年數據,2018年,信號中國進口了10.64億噸鐵礦石,少買石進首降同比2017年的超千10.75億噸下降了1.02%。
對于此次鐵礦石進口下滑,中國市場聲音反映不一,鐵礦有分析認為,口年主要是信號國內需求減弱,也有分析認為考慮港口庫存減少,少買石進首降下滑數據不高,超千但一致的中國意見為,中國對鐵礦石的需求空間基本見頂。
(圖片來源于網絡,侵刪)
鐵礦石進口出現下滑
1.02%,代表著中國鐵礦石進口減少了1100多萬噸。
王國清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2018年造成中國進口鐵礦石數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有國內鋼鐵業供給側改革的推進,去產能的持續,以及環保執行力度的持續,使得高爐生產受到一定的抑制。”
“2018年前11個月數據顯示,國內的粗鋼產量在增長6.7%的情況下,生鐵產量增幅只有2.8%;而在鋼企加大高品礦使用和煉鋼廢鋼比提升以及港口庫存下滑的情況下,2018年鋼鐵業進口鐵礦石數量出現小幅下滑態勢。”王國清還分析。
據中國廢鋼鐵協會統計,目前我國綜合廢鋼比已經達到20%,由此預測2018年我國廢鋼消耗量將達到1.81億噸,較上一年增多22.5%,達到歷史更高水平。
“近幾年隨著我國逐漸進入報廢高峰期,廢鋼積蓄量越來越多,廢鋼產生的資源也逐漸增多,這就導致廢鋼市場出現供過于求的狀況,廢鋼煉鋼成本優于鐵水;另一方面隨著2017年我國中頻爐被全部取締,重點鋼企紛紛提高廢鋼消耗量。”分析師路文琪解釋。
“不考慮中頻爐的因素,鐵礦石的進口量不下降也很難持續增長,而中頻爐取締后,大量的廢鋼可以替代鐵礦石,就等于在需求不增加的情況下,多了一方面替代,進口下滑的情況就提前發生了。”分析師徐向春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進口連漲后
鐵礦石進口上漲剎車之所以備受關注,在于過去9年,中國的鐵礦石進口量持續上漲。
據中國海關總署的數據顯示,2010年,中國進口鐵礦石為6.19億噸,進口量隨后穩步上漲,2016年達到10.24億噸,首次突破10億噸,2017年及剛剛公布的2018年數據仍保持在10億噸以上。
對于進口量過去幾年保持增長,徐向春表示,一方面過去多年,對鐵礦石需求沒有完全飽和,還有一部分增量;另一方面,由于進口礦石擁有價格優勢,擠壓了國產礦石的市場份額。
據記者了解,全球鐵礦石儲量主要集中在澳大利亞、巴西、俄羅斯和中國,四國儲量之和占世界總儲量的近70%,盡管中國鐵礦石儲量較大,但經過選礦后的鐵礦石成品的數量仍然較少,滿足不了我國的需求,因此只能依靠進口鐵礦石來彌補供需缺口。
“國內鐵礦石品位與國外相差較多,但是國產礦相對條件多,礦產資源集中,利于開采,主要集中于遼寧省、河北省、四川省,并供應當地大鋼廠如鞍鋼、攀鋼等,即使價格高一些也會被采用。”徐向春進一步分析,國內的鐵礦石成本大概低點在40美元/噸,高點在70美元/噸,平均價格在50多美元/噸,如果進口礦到岸價低于60美元/噸,國產礦生存就會遇到困難。
徐向春還稱,實際上,進口鐵礦石多就意味著國內供應減少,前幾年國產礦的市場份額一直在下降,從目前節點來看,國產礦的市場份額已經壓減到極 致,高成本的中國鐵礦石廠已經被清除出市場。
王國清則認為,中國在過去數年間,在去產能情況下,鐵礦石進口量依然增長的原因有以下兩個方面,一是2016-2018年3年間,中國的生鐵產量仍然是小幅上升的局面,這只是維持鐵礦石需求不減的一個原因;另外一個直接原因是鐵礦石港口庫存的變化。
據平臺監測數據顯示,在2015年鐵礦石港口平均庫存在8660萬噸,后續逐步攀升,2016年平均庫存升至10208萬噸;2017年升至13420萬噸。鐵礦石港口庫存上升是近幾年進口鐵礦石量持續攀升的主要原因。
“2018年在人民幣匯率波動下,進口鐵礦石到港后成本倒掛現象嚴重,貿易商對于進口鐵礦石積極性下降,庫存逐步被消耗。2018年3月份高點庫存高達15942萬噸,到年底僅13715萬噸,消耗庫存2227萬噸。”王國清告訴記者。
1/2 記錄數:2 首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末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