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反坦克作戰“三劍客”
新疆軍區近日展示紅箭-12單兵反坦克導彈訓練畫面,單槍這是紅箭解放軍首個具備“發射前鎖定”和“發射后不管”能力的單兵反坦克武器,可借由導彈前端的反坦“大眼睛”紅外成像導引頭完成點穴式的精準攻擊,自4公里外擊破1000毫米均質鋼板。克破鎧甲在紅箭-12配備單兵班組之后,單槍紅箭-12與配備專用發射車的紅箭紅箭-10、搭載安裝于各型步兵戰車的反坦紅箭-73,構成了覆蓋不同射程的克破鎧甲三級反坦克作戰體系。/馬浩亮(文)
新疆軍區某合成團日前在平均海拔5500米的單槍喀喇昆侖高原腹地,進行多火器實彈射擊考核,紅箭檢驗部隊在高原高寒環節下的反坦精準打擊能力。解放軍目前最新銳的克破鎧甲單兵反坦克系統紅箭-12導彈亮相。該型武器在2021年至2022年開始列裝,單槍性能比肩美軍“標槍”及以色列“長釘”反坦克導彈。紅箭
口徑超“標槍” 威力更大
紅旗-12口徑為135毫米,反坦超過114毫米的“標槍”,威力更大,破甲能力可達1000毫米均質鋼板,最大射程4公里。其4個折疊彈翼和尾舵采用X形布局,發射后會打開,調節彈道。紅箭-12具備兩種攻擊模式。可采用拋物線式彈道攻頂模式,自上而下打擊坦克防護力相對薄弱的炮塔頂部,或車體后部動力系統,更有效毀傷坦克。也可以采取平直彈道,正面打擊火力點、工事等其他目標。
紅箭-12依靠紅外成像制導,其紅外成像導引頭幾乎占據了整個彈頭截面,因此被形象地成為“大眼睛導彈”。彈體內配備制冷裝置,用以降低導彈導引頭的工作溫度,避免因導引頭分辨不出熱源而無法精確鎖定目標。導彈發射前,操作手首先要激活電源,讓導引頭充分冷卻,然后再用火控系統的熱像儀瞄準目標,最終完成點穴式的精準攻擊。
紅箭-12的紅外導引頭靈敏度高、抗干擾能力好,冷卻時間也更短。由于西部戰區范圍內的新疆軍區、西藏軍區大多為高原山地環境,本身氣溫較低,從而進一步縮短了紅箭-12導引頭的冷卻時間,優化了發射流程,有利于步兵小分隊對敵軍裝甲目標作出快速反應。
單兵可操作 輕便隱蔽
紅箭-12首個具備“發射前鎖定”和“發射后不管”的能力的反坦克單兵武器。以往的紅箭-8便攜式反坦克導彈,整套系統笨重,需要四五人的班組配合才能運用。而紅箭-12重量較輕、操作簡單、便于隱蔽,打擊模式和打擊能力更多元。
當前解放軍聚力最多的兩個戰略方向分別是東南沿海和西南邊陲。前者重點打造兩棲作戰裝備,以海軍空軍為主力;而后者則以陸軍擔綱重任。坦克和反坦克的角力,在作戰體系中占據重要位置。這正是紅箭-12反坦克導彈優先列裝部署西部戰區的原因所在。
合成旅的反坦克體系主要分為三級。在合成旅作戰支援營下,組建有專門的反坦克導彈連,配備履帶式或輪式紅箭-10反坦克導彈發射車。紅箭-10射程達10公里,采用電視、紅外圖像和光纖傳輸的制導三種模式,是反坦克的龍頭。
在合成營一級,由各式戰車攜載紅旗-73(最新改進型為AFT-07)導彈。陸軍04式步兵戰車、海軍05式兩棲突擊車、空軍03式傘兵戰車上,都廣泛部署,適應性強。AFT-07采用了分體設置,使用發射架發射時,操控制導站可置于發射架幾米至十幾米之外,在戰時可以隱蔽保護射手。
而紅箭-12配備單兵班組之后,新一代三級反坦克作戰體系更為完備。在高原編隊形成了更為嚴密、更為機動靈活的坦克防御網。